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静姐是我以前的同事,将近五十岁的年纪。“人淡如菊,素中取艳”是她QQ的签名。

那真是很早以前的事了,静姐与我同在一间办公室工作。她是南方人,有着南方女子特有的娇俏妩媚,说起话来轻轻柔柔,还带了一点点吴侬软语的声调,让人听起来挺舒服的。尽管已经年近半百,细纹无情的爬上眼角,她的身材却保持得很好,与三十几岁的少妇无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工作是否繁忙,静姐总是打扮得素净清爽,给人感觉干练、舒畅。每天从一上班开始,静姐就是精神抖擞的样子,很少见她疲惫萎靡。即使是月末年底的大加班,她依然是不急不躁、神采奕奕的忙来忙去。

静姐平时与同事们有说有笑,即使是和年龄与她女儿相仿的同事交流,她依然诚恳谦逊,没有一点“老员工”的架子,倒像是热情和善的邻家大姐姐。年龄,仿佛就未曾与静姐有过交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曾说过饮水机里的热水沏不好茶。所以每天一到单位,她就会自己烧好一小壶开水,在白瓷盖碗里沏上一盏绿茶。若是同事向她“借茶”,她便会毫不吝啬的拿出珍藏的毛尖让大家取用,还会拎上自己的小壶亲自为大家沏茶。

我们这些喝什么都“牛饮”的同事们,若是得了这一小撮翠绿的叶子好好沏来,真是能若有若无的触碰到润一点、静下来的心境了。特别是在加班的时候来一杯,时光也能变得清澈美好起来。

说来奇怪,看着玻璃杯里小小的嫩芽渐渐舒展、轻舞,就像看到翩翩的绿仙子在自由的游曳,人心中的躁气和焦虑会悄悄疏散。当你忍不住去品一口这淡绿里有些金黄的茶饮时,一种清苦中带有回甘的味道就会溢满口腔,沁漫脑际。这种感觉,不能仅仅用一个“香”字形容,却既有流光溢彩的惊艳,又有醇爽的香气在喉间回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子在忙碌中过得飞快。转眼间两年过去了,静姐顺利办下了退休手续。临走,静姐为邻桌的我留下了一小罐茶。这茶很不普通,因为“这个茶叶罐子是我自己画的,送给你留念。”静姐笑盈盈的对我说。

这是一只素净的白瓷茶罐,用写意手法勾勒出几支淡蓝色的菊花,还有几片颜色稍深的蓝色叶子。一支旁伸出来的枝干上落着一只红色的小鸟,寥寥几笔活灵活现,倒像是“画龙点睛”。

我将这罐茶捧在手中细细观赏。即使是毛笔画出来的花鸟小品,在制瓷过程中也要经历窑火的烘烤,才能和瓷胚完美的融为一体。也只有经历过烈火的考验,一幅本可以铺陈在宣纸上的画作才能够成“器”,看似光滑温润,却可以耐住岁月的侵袭,透出淡淡的茶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画面上素雅的菊花,向来是古今高士的心头好。繁华尽落的秋季,高品的菊枝傲霜绽放,静了秋风,暖了岁月。“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唐代诗人元稹的诗句中没有出现“菊”,却写出了环绕陶潜村舍的“秋丛”恬静淡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惬意。老子说:“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菊花的美正是那种不夸耀、不自以为是、不咄咄逼人,看似平凡普通却最强韧顽强。再加上能在平淡的日子里,悠然自得、乐在其中,倒真真是“素中取艳”了。

如今,毛尖早已被我喝完,静姐的茶叶罐还静静的摆放在我的办公桌上。罐子内外似乎永远萦绕着淡淡的茶香,挥之不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扬仁风 | 弘益茶道美学撰稿人

•排版编辑✎知秋公子

•图片来源:弘益茶道美学,版权所有。

弘益茶道美学

弘益茶书房《茶人养成》 上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