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有人管,先治病后交钱;报销比例高,买药也能报,一年一次免费体检早知道……”提起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的医保政策,百姓无不连连称赞,这句用医保政策编成的顺口溜,在县城的各个村屯流传甚广。

听得懂、记得住的顺口溜,出自柳河县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卓之手。作为医保战线上的一员,她始终肩负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等重任,严守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初心使命,以心系百姓、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成为一名让人民满意的优秀公务员。

攻坚克难、锲而不舍,蹚出基层医疗“改革之路”

“她有一种‘不服输’的干劲儿和‘不怕难’的韧劲儿”张卓身边的同事都这样评价她。

2010年,张卓走上领导岗位面临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攻坚。多年的医疗一线经历使她更了解基层医疗现状,也更明白基层医疗改革的重要性。

为了坚决完成改革任务,张卓认真求学、主动谋变,详细掌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经验,耐心听取基层医疗单位和群众意见,抽调骨干力量组建了医改办公室,妥善化解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难题,在全省率先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任务,并在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会上交流经验,基本药物制度“柳河模式”在全省推广。

改革攻坚后,规范就得提上日程。在随之而来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张卓更是主动请缨亲自带队,足迹遍布全县219个行政村。实地调研、测量、绘图和验收,通宵达旦、盒饭泡面成为了她的“标配”。凭着一股拼劲儿,她率先完成了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全覆盖。张卓用实际行动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口号变成了现实。

心系群众、热情执着,推开脱贫攻坚“保障之门”

“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是脱贫攻坚期间的‘硬骨头’。”张卓回忆道。面对3年前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她坚持不懈,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坚决不让老百姓的“病根”变为“穷根”。

“一天摸不清情况,就在这住一天,一个月摸不清情况,就在这住一个月,必须把所有患病贫困户的情况摸清楚。”正是靠着这份毅力和勇气,她带领同事们走遍了全县1724个患病贫困户,总结建立起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兜底报销、“一事一议”和家庭医师签约服务逐层救助的“5+1”医疗扶贫模式,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贫困人口参加医疗保险和落实参保补助全覆盖,协调建立“政府保障药房”,解决贫困人口“吃小药”难题,有效缓解了贫困人口医疗负担重的问题。她设计制作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报销清单》在全市得到了推广。

如今的柳河县早已脱贫摘帽,但医保扶贫政策仍在发挥重要作用。脱贫攻坚期间,柳河县医疗保障局累计为贫困人口报销医药费7000余万元,节省资金1300余万元。

“‘医保’的钱就是百姓救命的钱,一定要管得好、管得住。”张卓带领全局上下创新医保基金监管模式,通过约谈、指导等方式,引导定点医药机构由被动监管向自我约束、主动规范转变,累计结余医保基金3.2亿元,落实了“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的工作目标。

敬畏职责、善思求变,擦亮疫情防控“安全之窗”

“医保是窗口单位,现在老百姓不能到窗口,规定时间内办不了业务容易耽误事啊”。防疫抗疫的同时,张卓果断调整工作重心,推行“不见面”服务,坚持“非必要、不窗口”的原则,实施“容缺办理”,为急需医保服务的群众打开了“安全之窗”。她还主动协调相关部门,降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价格,扩大报销范围,确保患者救治不受影响,为合力攻坚取得疫情防控胜利提供了坚强保证。

为了掌握群众对服务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张卓总是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情感,深入到社区、村屯,发现和了解群众关切的“蛛丝马迹”。她的笔记本上写满了群众的诉求,按她的话说:“这些笔记本可是我干好工作的‘百宝箱’和‘智囊团’。”张卓用心用情的付出,换来了群众的信赖和认可,使她成为街坊邻里的“好闺女”,群众眼里的“守护神”。

汗水化泥终不悔,架起健康“连心桥”。“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是对张卓用心服务群众、用情温暖百姓、用力推进事业的充分肯定。她以实干担当的坚守与执着,擦亮了人民公仆的忠诚底色。

来源/大吉网-吉林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