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睿艺

轻松订阅

睿艺9月16日消息,近日,教育部召开了“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的第12场会议,会上介绍了考试招生制度十年改革进展情况。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介绍,改进了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持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招生名额从2012年的1万人增至2022年的13.1万人,累计录取学生95万余人,形成了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在2015、2019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两轮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明确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等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指导各地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进一步降低加分分值。目前,已取消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逐步取消95类地方性加分项目。

大力推进高职分类招考,形成了适合技术技能型人才选拔的考试评价模式。推动高职院校的考试招生与普通本科相对分开,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评价方式。各地一般在每年春季安排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在各地的大力推进下,分类考试已经成为学生升入高职院校的主渠道。全国每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已超过300万,占高职招生总量的60%以上。

此外,高考综合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全国29个省份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其中,前三批14个省份的新高考已平稳落地。第四批7省份的新高考将于2024年落地,第五批8省份的新高考将于2025年落地。中学和高校普遍认为这一轮改革在促进学生知识结构文理交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因材施教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与会人员还介绍了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推进过程。国家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年修订)》,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增强了课程选择性,促进了教考有效衔接。到2022年秋季学期,全国各省(区、市)已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进入高考综合改革的29个省份均实现了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同步”。

2018年以来,教育部面向全国连续举办了18期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培训班,采取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累计培训校长和教师达47万人次,同时部署各地组织开展了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校长课程实施领导力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2020年,在全国遴选建立了33个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99所示范校,各示范区校面向全国开展了150多次网络公开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同时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适应高考综合改革对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积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健全综合素质评价,将德智体美劳五育要求全面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并将评价档案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目前,29个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均已建成省级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有力保障了评价实施的规范性和便捷性。规范学业水平考试,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升学的重要依据。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统一安排在学期末,高一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原则上不超过4科,选择性考试时间普遍安排在统一高考之后进行,防止出现考试次数过多、时间安排不合理、加重学生负担等问题。

本文由睿艺编辑

睿艺微信公众号ID: ruiyi-news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文章转载请添加微信 :15210001592

智能笔监控写作业,是否过了头?

教育上市企业重回股市高光有多难?

大力进校,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