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吃月饼寓意的是“团圆”,它反映了人们对合家团圆的美好愿望。然而,这种美好的愿望也可能随着“天价”月饼的出现被逐渐冲淡。

近些年来,“天价”月饼频出,无论是在网上平台,还是线下诸如大型商超、高档酒店、大型宾馆、烘焙企业、生产企业,售卖标价为399、499、999、1688……元的月饼随处可见;甚至某酒厂也出产了限量月饼,在黄牛的加价倒卖下价格竟然高达658元/盒,单粒月饼80元;更为离谱的,当“元宇宙”与月饼的结合后,另一种天价月饼就产生了,一枚不能吃的“空气月饼”NFT数字藏品,据说售价高到5万一枚,这就是妥妥的割韭菜了。

畸形的月饼市场直接倒逼国家相关部门不得不出手整治。

今年6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明确鼓励经营者生产、销售物美价廉的盒装月饼,提出对单价超过500元的盒装月饼实行重点监管;经营者应当将销售单价超过500元的盒装月饼的交易信息妥善保存2年,以备有关部门依法查核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以为月饼商家是想赚钱想疯了乱标价,还是以为月饼真的有黄金材料加持就值这么多钱?Too young too simple,事情远没有我们想这么简单。

国家相关部门的公告一经发出,动辄几百上千的月饼价格被打回原形,甚至踩线标价499。但仍有极个别商家仍在暗中抵触,月饼表面上标价400多,运费却高达999元,咄咄怪相只能说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不可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国家发改委成本调查,从多年的月饼市场情况来看,盒装月饼平均生产成本也仅为70元/盒左右。那么成本最高仅70元/盒的月饼,为什么偏偏会卖出999、1688的天价呢?

从上述图中我们不难看出,“企业”、“团购”、“送礼”、“定制”、“客户”等成为关键词。也就是说送礼催生了这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送礼,必须要好的包装,否则掉的就是面子,好面子又必然追求豪华,过度包装就来了,同时,什么“祖传手法月饼”、“正宗月饼”、“纯手工月饼”,豪华包装叠加加人格化的月饼,必然再次推升价格,“天价”月饼既高档又倍有面子,此时的价格就已经无所谓。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天价”月饼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只是企业送礼的话,那说明我们的境界还不够。更多的想象空间,只是你不我知道罢了,懂得都懂,剩下的你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单纯的让送礼为“高价”月饼背锅,它也断断是背不动的,送礼只是表象。表象背后,却是因送礼玩出的新花样,月饼证券化产品——月饼券。如果说单纯卖月饼还能赚一些钱的话,那么卖月饼券则是一场暴利的狂欢商业的。

那么这个月饼券又是如何运作的呢?假如,某月饼生产厂家印制了一张面值为1000元的月饼券,月饼券本身是不值钱的,但是它却以600元的价格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又以800元卖给有需要的消费者A,消费者A又送礼给了B,B发现月饼券有利可图兑换成钱,此时黄牛的出现又解决了兑换问题,黄牛以500元的价格回收了B的月饼券,月饼厂商以550元的价格回收了月饼券。

最后,你会发现,厂家每印一张月饼券就赚50元,经销商赚了200元,A送礼赚了人情,B套现赚500元,黄牛干脏活赚50元。整个中间过程,厂家并没有真正的生产月饼,但每个环节中的每个人都得了利赚了钱,完美的商业闭环和套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月饼沦为证券化金融品的时候,它打破的不仅仅是人们对中秋节的美好愿望,更透露出背后铺张浪费的陋习、畸形的送礼文化、肮脏的交易以及不可一世的商业套路。

【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