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美国CPI为8.3%,环比上涨0.1%,预期为-0.1%,这是美国CPI连续27个月环比上涨,“通胀急剧下降说”破产了,9月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已毫无悬念。噩耗传来,美股全线暴跌。

解读美国短期CPI不过是“着相”,看懂长期CPI走势才是“般若”。

套用《金刚经》语法就是:佛说CPI,即非CPI,是名CPI

。我的理解是,CPI和非CPI共同构成无限的整体,而理解CPI的关键在于洞察CPI之外的东西,如此才能明白“整体的CP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PI之外是什么?是世界市场、供应链、全球化!

全球化的过程就是世界经济扩张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也是各国经济加杠杆的过程,体现为金融资产和土地价格不断膨胀,而资产膨胀的本质是债务膨胀,金融深化将债务大规模转化为货币,导致资产膨胀刺激货币扩张,而货币扩张反过来加速资产膨胀的正反馈循环,最终结果是经济体真正的资本金,即生产能力,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占比不断下降,体现为全球总负债/全球GDP>350%。

以1块钱本金控制3.5块钱的资产,就必须依赖“短借长贷”。当货币被迫开始紧缩,或政策被迫转向限制,则残酷的解杠杆就必然在全世界引发“margin call”的金融海啸。如果说全球经济处于1:3.5的高杠杆压力之下已经回天无术,那么中国房地产在实际杠杆率1:10之下就只能躺平摆烂,而美元体系的整体杠杆率更高达1:30(3万亿准备金:96万亿国内和海外美元负债),而德国经济的“经营杠杆率”更是达到令人瞠目的1:100(200亿欧元的俄罗斯天然气:2万亿欧元的制造业产出)!

去全球化并非英国选民公投脱欧的一时狂热,也不是特朗普开打贸易战的个人心血来潮,甚至不是西方政客集体性的歇斯底里,而是由一种更深层的必然性所支配,这就“物极必反”的力量。1:3.5的杠杆率使全球经济必然坍塌,在大地震之前,恐慌和愤怒的情绪已经从社会的各个角落里弥漫出来,政客们仅仅是嗅觉灵敏,他们抓住了人们的情绪,而情绪就是力量。

俄乌战争似乎偶然爆发,佩洛西好像只是一意孤行,欧盟对中国的态度莫名其妙地一夜变脸,大国竞争在2022年突然升温,这些偶然性背后都包含着必然性。

高杠杆的全球化必然破产,去全球化必然导致供应链重组、贸易区域化和货币多元化,在短期技术突破相对滞后的条件下,这意味着全球生产率的下降。
去杠杆化标志着生产能力占总资产的比值必然提高,要么资产缩水,要么生产升值,或者两者同时发生。如果一国不愿看到资产暴跌,则必然将更多的资源转向生产,即生产方控制更多资产,而货币持有者的资产相应下降。生产升值意味着原材料、能源、劳动力和利润普遍升值。

同时,去全球化也必然引发大国竞争,大国竞争必然导致军事对峙,军事对峙必然刺激西方国家重新武装(特别是欧洲)、重建工业、重建库存、重建基础设施,大国纷纷开始控制技术、争夺能源、拼抢矿产、囤积大宗商品原材料、扩大粮食储备等等。如果美国真的通过了《台湾政策法》,那么合理的推论是,中美都将开始默默备战,这种高度不确定的国际态势也将引发印度、日本、韩国,以及所有大国的强烈焦虑,各国将把常备战略物资的储备规模放大一个数量级。

所以,去全球化、去杠杆化、大国竞争的综合效果都将推高通货膨胀,而大国竞争的周期不是一两年见分晓,而是至少一二十年才能分出高下。如果我们能穿越时空,从2032年回头看2022年,一定会惊呼2022年全球经济竟是如此美好!

从长周期看,一切短暂的CPI下降都是“假摔”。

回到佛说CPI,即非CPI,是名C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