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看微博上有大V在谴责一个电影的剧组,说电影拍的不好,太胡编乱造,预告片一出来就引起了军迷的骂声一片,然后又说了如何公关等等小细节。好像剧组越公关,这个大V越来气。然后评论区里还有网友连带着把前几年一部空战电影也拽出来一起挨批。说相比之下,前几年被军迷骂的电影原来居然成了天花板。

然后军迷们和演员们还吵成一团。

说实话,那个预告片我也看了,不仅打消了我看正片的欲望,我还觉得有点毛骨悚然,试飞员的责任是要把新飞机的极限性能飞出来,但是很多试验科目不是试飞,和试飞员根本就没关系,什么高温试验低温试验,影片中居然要试飞员坐在座舱里一起烧烤加速冻,我不知道编剧是航空系统出来的,还是孙二娘厨房里学的厨师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客观说,战争片中,拍摄起来难度比较大,拍好了特别好看,拍不好就是5毛的特效,最典型的当属空战电影。这里有拍摄设备、技术问题,但是很久以前,我们早期的反映抗美援朝的空战片,能拍出飞行员的精气神,能拍出志愿军空军的战术特点。所以那种电影一看就知道,是明白人在后面指点。

这一二十年来,国内还真没有过让人觉得合格的作品。

我以前还说过,描述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空军,电视剧里能出现涂着纳粹标记的Me109给mig15护航,说明什么?说明编创队伍收集历史资料的时候,不仅不认识飞机,甚至不认识标记。从制作到电视台播出,别说高人指点,都没人发现这个问题。

最近这两部电影,之所以被骂,恐怕也是团队太注重了视觉效果,太关注了人脉关系,太依赖一些毫无军事知识的媒体人,却没有把真正的专业人员放在一言九鼎的位置。所以拍一部戏,就能把某个军兵种形象毁一次。

有人说,汤姆克鲁斯那个壮志凌云2 也够胡扯的,确实也有太多槽点要吐。但是我们一方面希望中国的电影水平更好而不是更差,另一方面也是感觉同样有槽点,咱们影视作品的有些槽点过于低级。

我们怎么看待中国空战电影,不过军迷们不要骂演员,不管是当年那部电影还是这次的新片,所有的情节设计不合理,都不是演员的责任,李晨2016年在珠海航展现场,是人人真正找厂商,希望做高度仿真的战斗机模型用于拍摄的,其实他已经很用心了。但是他们不是航空领域的技术人员,或者飞行员,他们只是演员不懂技术概念,情节和台词不是他们设计的。真正要批评的,其实还是创作、审核和运营的态度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国内还有认真负责的导演,我接触过,人家真会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各个科研部门技术人员的支持和引导,去论证一个情节的合理性。这样的创作队伍,就算作品中有问题,我也能理解,人家努力了,而且电影毕竟是遗憾的艺术,也没法要求绝对科学专业。

所以差距就在于,编创人员有没有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有没有高高在上,觉得自己懂艺术就可以指挥一切的心态,有没有在运营中只考虑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军队形象和社会效益。而且,我们还希望主管部门可以找到真正合适的人,有资质的人去监督作品的创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