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基础教育专项课题支持

2022年教育管理硕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成果展示

点击关注“创新与心理成长”,学习更多心理知识

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实施核心,受到了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师心理压力逐渐增大,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心理疾病。然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如果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就会对学生的身心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无疑是全社会最为关注和引起反响最为强烈的教育问题。

一、提升教育教师心理健康重要性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已无需赘言,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亟需解决。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他们面对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精力,无形之中给中小学教师增加了压力。通过分析教师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笔者想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和教师自身层面三个维度阐述提升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社会层面,呼吁社会关注教师的情感需要

当今社会,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关注、模仿、或监督的束缚,甚至是非工作过程中的言行如果稍有疏忽便极可能被顶上热搜,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所以,我们要给予教师一定的空间,少一些非必要的监督和谴责,多一些理解和关爱,满足教师正常的情感需要。另外,完善落实相关政策法规,保障教师待遇的同时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三、学校层面,注重教师心理建设

一方面,对于教师普遍压力过大的现象,学校应该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更加注重教师的心理建设,以人性化管理为主线,增加教师的归属感。比如设定学校规章制度时要考虑教师的意见;处理家校关系时,应将教师的合理权益放在考虑范围内,而非一味地强调无私奉献;适时调整教师的福利待遇,尽可能满足教师的需求等。

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各种心理品质的有效培养,提高教师心理承受能力,向教师传授自我调适的知识、方法,知识学习,比如增设校内的心理健康辅导部门或联系可靠的校外教师心理辅导机构,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教师个人层面,正确认知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1)要知道“有压力才会有动力”,适当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有利于教学等活动的开展,但如果压力过大就会产生焦虑,减少工作的动力与积极性,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心理疾病。

2)要善于调节不良情绪,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方案和工作内容,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职业观念等。

总而言之,对于教师而言,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着自身的健康,还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需要社会、学校以及教师自身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刘欢

仝兆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障碍治疗、辅导咨询、大中小学及企事业单位团体培训、讲座。

用心进步,快乐成长

关注:创新与心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