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无意间听到孩子跟爷爷间的对话,孩子因为爷爷说了一句“不好吃,那你就别吃了。” 便一直在闹情绪,无论爷爷怎么解释,孩子就是什么都不吃了,而且一直在重复一句话,“是你不让我吃的”。

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情景似曾相识,经常在生活中上演。

于是我对这种现象很是好奇,就是一方抓住了另一方的某个过失或过错不放,像是抓住了“小辫子”,然后不断强调对方言语和行为上的过失,令对方产生愧疚感,无论对方做什么弥补,任其补救的意愿再强烈,仍特别较真,死活不接受

好像让爷爷愧疚,比自己“吃饱肚子”重要;好像但凡吃上一口饭让自己受益,就宣告放弃了“折磨”爷爷的权利;这样折磨自己饿着肚子,像是在惩罚爷爷,是在宣示一种态度“这事没完”。

问题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试着从心理需求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发生的根源,被自己所重视的人关注和重视,是生存的本能需求。当被忽略和漠视时,会引发心理折磨;当被重视和珍爱时,会引发心理愉悦;人总是追求愉悦而躲避痛苦。

当爷爷说了一句“那你别吃了”,孩子因为感受到不被重视、被怼了,受到刺激便开始心里不痛快。孩子想引起爷爷重视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利用自损的方式,饿着自己来引起重视,这种方法既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又惩罚和报复了让自己痛苦的爷爷。

也就是说,孩子通过惩罚自我的方式,让爷爷也接受到了惩罚,当爷爷越是围着他团团转,给他道歉和解释时,他心里下意识的满足感越强烈,也沉溺于这种被爱包围的感觉和报复的满足。

孩子没什么心机,这种行为明显是自然而然习得或模仿习得的。孩子并不会觉得自己是在“无理取闹”,而是觉得是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于是用不吃饭来抗议

恋爱中的小女生,也喜欢用这种方式作为被冷漠的回击,通过故意挑刺找茬,故意自残和受折磨,去一遍遍地验证小男生是不是还爱自己,希望用“无理取闹”的方式来让小男生哄自己、表决心。

事实上,这就是一种故意刁难。本来是爷爷的一句无心之语,就被孩子认作是一种“故意而为”,是对自己满不在乎的恶意和攻击,即使爷爷拼命解释和主动投喂,从行为上表现出“恭维”和“服从”,依然不依不饶,这显然是有些过度了。

区分理性和任性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看这个人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终点。

正常情况下,当“犯错”方真心地为自己的行为道歉,并表示出“知错就改”的态度,当事人就应该“适可而止”了,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自己情绪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让对方改正错误

但是无理取闹者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让对方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而是想报复、惩罚和折磨对方,让对方为自己所犯的错误付出代价,所以闹剧什么时候结束,依据的是自己的“心情”,所以特别较真。

这就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越是被溺爱和受保护的孩子及成人,因为被呵护得太好,越是脆弱,越是敏感、弱不禁风,越是较真,经受一点点打击时的反应便特别强烈,惯用威胁和惩罚的方式来报复对方,让对方服从,这种特殊的惩戒手段是被娇惯者习得的独特技能

网上及影视作品中,那些动不动拿刀子割腕、跳楼,以孩子生命为代价威胁的被溺爱者,行为表现得都特别极端,让人头皮发麻,而他们总能因为对方的关心和妥协而最终得逞,“控制”手段令人异常恐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种不合常理的情况,在现实中真实而常见。

这种可以惩罚别人的手段,成立和有效的前提是“别人对自己真心的在乎”,就像爷爷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所以不忍心其饿着肚子才去道歉,甚至心里想到孩子挨饿比自己挨饿都难受,而换做陌生人,可能饿一顿也觉得无所谓。

所以,我们能通过“自损”去惩罚和伤害的人,是那些真正关心和爱我们的人;同时,也就是那些深深爱着我们的人,让我们更容易习得肆无忌惮,更脆弱、依赖性越强

一个娇惯成性的人,总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骄傲又脆弱。因为敏感,特别容易受刺激、受伤害,如果他们将这种习得的自残和情绪化的方式运用在社会上,总是试图惩罚别人,会发现备受打击,因为没人会惯着他。

曾经越是在家庭中受厚待、豪横的人,在社会上吃的苦就越多。

好脾气都是磨出来的,而坏毛病都是惯出来的。不得不说,好脾气的人韧性更强,接受挫折和刺激的程度明显更高,不较真,也接纳别人改过,而被惯出来的人,哪哪都觉得是坎,都是事,都是在搞针对,轻易不会谅解。

当然,可能爷爷对孩子的一句气话只是整个事情的引子,孩子爆发的情绪可能是对过往一段时间的积怨,只是在这一点爆发了而已。

但是,如果孩子的情绪承受力越来越差、对各种中性刺激越来越敏感,就像仅仅是一句“不好吃,你别吃”一件小事都会引起剧烈的情绪波动,特别在意和针对,道歉都不管用,那很大的可能是一直被保护的太好,慢慢滑向娇生惯养的边缘。

我夏天去幼儿园接孩子,门口挤满了来接孩子放学的私家车;学校组织亲子爬山活动,动不动都是全副武装的家长,零食饮料一应俱全,而孩子身上没有一点负重,现在再听父母一辈讲自己吃得苦、受得累似乎都已经跟时代格格不入。

这个时代,孩子已经被保护得越来越精致;现在让孩子逃避该吃的苦,只是一味纵容,长大后社会会将该吃的苦加倍奉还。小时候劳动不足,长大稍微做点家务就叫苦连天;小时候过度呵护不受委屈,长大后在单位听到领导同事的一句批评或善意的提醒,就感觉受了天大的委屈,受不了、过不来劲、耿耿于怀,情绪化问题和精神内耗特别严重。

教育孩子真的是一件严格考验家长观察力、认知力和狠心的事。在避免打击孩子自尊和否定孩子的情况下,挫折力教育真的很重要,尽情让孩子吃点生活中的苦,尽好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劳动责任,身体上的疲劳会帮忙抵御很多精神上的疾病。

有些人正好反了,动不动骂孩子笨,动不动否定孩子,指指点点这做的不好、那做的不行,处处都在表现对孩子的不满意,并且免除孩子的一切家务劳动,省下时间专心学习,这正是把孩子往坑里推。

那些从小被否定的孩子,长大了软绵绵的,没有个性,逆来顺受,十分不自信;而那些从小被惯坏的小大人,由于在家里被呵护得太好,长大了便成了王子和公主,只能哄着、供着。

长期被溺爱大的孩子,特别可怜,对家庭的反噬也特别严重,破坏力极大

习惯了被关注和被爱,时间长了人就会变得“矫情”、脆弱和敏感,“依赖性”越来越强,丧失情感自足和情感独立的能力,这种人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会丧失“安全感”,就像缺氧一样,会产生窒息的感觉,特别痛苦,所以会采用更为极端的手段去获得关注和重视。

跟溺爱长大的人相处,会有一种感觉,就是总是需要照顾其情绪问题,无休无止,不知道又会因为自己什么大大咧咧的言语和行为触怒龙颜,好像在其眼里,做什么都不对。

报复仇人最狠毒的办法,就是生一个美若天仙、娇生惯养的女儿,然后嫁给仇家的儿子。仇人的儿子因为爱她会百依百顺,但在照顾她的过程中会备受折磨,动不动就触犯到她敏感的神经。

如果女儿再忍不了婆婆让她稍微操持下家务,吹吹枕边风,整个仇家会像陷入油锅中一样煎熬,这种生活质量可谓极差、生活成本极高。杀人诛心,凭一己之力让仇人一家陷入无尽的痛苦折磨之中,世间最狠的报复,莫过于此。

越在乎,越容易惯出“白眼狼”

当B真心在乎A时,不管A定什么罪,B都喜欢应承和做出改变,于是A便习惯性的认为问题总是出在别人身上,慢慢就养成了责任外推和外归因的习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娇生惯养之人最擅长的就是找出“问题”。

当B真的一点都不在乎对方做什么时,不管A扣什么帽子,都无所谓了,当B再也不需要承接A的情绪、替他照顾他自己、不再草木皆兵时,B才会真正得到解脱,A才会开始成长。

请A慢慢意识到自己矫情和敏感的问题,有意识的培养自己承受委屈的能力,把心撑大,学会谅解别人,毕竟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而对于真正关心和在意自己的人,为什么自己又要下此狠手,如此较真地去折磨爱着自己的人。

请B一定管好自己呵护他人的欲望,在被安插又一罪名时,你一定要明确地表达自己的“善意和”“态度”,然后“停止”解释,控制住自己的解释欲,别再无休止的习惯于被安插各种罪名,主动去承担责任。

你没有原则的“呵护”,就是孩子和对方矫情问题最大的温床;对对方错误的宽恕和默许,就是对自己的屠戮和惩罚。

作者丨哲新,公众号“哲新ii”(ID:zhexinii),改变的促成者,希望用文字改变自己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