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段时间,有一位中国的历史作者声称中秋节是洋节,而且起源于韩国。他在自己的书中明确说,唐朝之前中国没有中秋节,唐朝人之所以在农历八月十五吟咏又大又圆的月亮,是因为受到韩国的影响。

这个作者实际上把传播方向完全搞反了。

我们知道,中华先民因为农时发明了二十四节气,而秋季又是丰收的季节,所以中华先民在秋分这一天祭拜月神。但秋分并不是月圆这一天,在长期拜月的过程中,祭拜活动逐渐就与秋分最近的月圆之夜——农历8月15逐渐重合了。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等民俗活动。而在当时,朝半岛仅仅是三个不同政权的小型部落:辰韩、马韩、弁韩。

到了汉朝的时候,已经成了十分普遍的民间祭月活动。后来随着诗歌的逐渐繁荣,便出现大量歌咏月亮的诗歌。无论祭月活动,还是明月诗歌的吟咏,都在唐朝被推向了高峰,于是唐朝正式把这个全民祭月节日,正式定名为中秋节。

月亮的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并通过诗歌传播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并对这两个地方形成了极大的文化影响。这个节日,也由此被他们所继承。

文化传承是一件严肃的问题,本源绝对马虎不得。

-本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