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科夫这一仗从八月底就开始了,和赫尔松的反攻是同时期,一开始规模并不大,在乌克兰一再增兵的情况下,战线开始有不稳的迹象,从八月底的讣告来看,哈尔科夫这个方向死了很多西方雇佣兵。后来俄罗斯应该是没想到乌克兰有这样大的战役决心,选择了彻底放弃了奥斯科尔西岸的土地。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六月份的布置来看,俄军的原计划是顿军卢军守赫尔松和扎波罗热,俄军在顿涅斯克和哈尔科夫与乌军主力决战,但是后来被两个变数打破,一个变数是乌军增加了对顿涅斯克平民的炮击力度,顿军出现了要求回本州作战的强烈要求,不得不将他们布置在顿涅斯克城周边,但是,这一带乌军已经经营了八年,很多工事都在地下,硬攻很浪费兵力,到现在没有推进多少。其次,乌军在赫尔松方向集结了大规模的兵力,俄军权衡再三,觉得不能放弃第聂伯河以北的地区,于是调集了哈尔科夫的一部分兵力到赫尔松。哈尔科夫由国内治安部队和卢军负责。

如果说俄军的布置有什么问题,首先是顿涅斯克周边硬攻堡垒是没太大意义,如果集中兵力打下红军村铁路枢纽,切断这支乌军的补给线,效果会好些,毕竟这些乌军也不可能离开堡垒去顿涅斯克打巷战。其次是如果不在哈尔科夫决战,加上利西昌斯克战役已经结束,伊久姆的确不是必守之地,这里维持比较多的兵力的确没有很大意义,但之前顾忌政治影响一直没有撤。

所以,乌克兰是主动寻求决战的一方,在赫尔松受挫后,哈尔科夫取得了意外收获,下一步会增加对东线的投放强度,这时候顿军和卢军为了保卫自家国土,能不能加强配合,在群众基础比较好的地方,和俄军增援力量好好打一仗,是今后的关键。从俄军的角度来看,可能最开始是想守,但发现乌军几支老部队倾巢而出后,突然做出了撤退的命令,俄军喜欢的战场,看来不在大城市,而在植被比较丰富的野外,是鼓励乌军进入预设战场,还是畏敌怯战,要从后续战役进程来看。

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乌克兰不仅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阿富汗,还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越南,用美国人的话说是一场“耐力竞赛”,不仅有可能拖垮俄罗斯,同样有可能拖垮欧美,甚至成为西方阵营分崩离析的导火索。

不要以为不可能,半年前你一定想不到西方的“金融核弹”和经济围剿能把他们自己消耗到这一步。

基于这一点,你应该明白俄罗斯与乌克兰一样,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否则早已被击垮。那么作为两大阵营之间的战场之一,短时间内谁都无法彻底压倒对方,假如这种对峙和平衡一直持续下去,这场战争可以持续十年或者二十年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于同样的原因,欧美继续与俄罗斯比拼耐力,绝不只是意志的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困难:北约各国的封存武器已经消耗殆尽,接下来必须转交现役装备,再往后必须像俄罗斯一样进行军工产业部分动员才有可能填上这个无底洞——欧美的资源不是真的无穷无尽。如果你能考虑到这一层,相信你对司机的梭哈行为会有更深的理解——去工业化的美帝,已经不可能像一个世纪以前一样给出天量援助了。

因为难知西方工业底子的虚实,所以我相对还是保守估计了一些,如果西方工业能力无法长期支撑对乌克兰的军援,那么事情会更快地向普京所希望的局面发展。毕竟,就算抛开外部因素,俄罗斯还未尽全力;而乌克兰已经几乎算是用上了吃奶的力气。所以我们继续观察接下来的战况,这就能印证你的判断,泽连斯基这一梭哈,是不是山穷水尽之前的一搏了。

目前的打法,俄罗斯军队确实不是很出彩,可以说是很拉卡。只要俄罗斯人或者普京的心中之贼不破,这场战争就不会那么快地向着有利于俄的方向发展。俄人的心中之贼就是迷恋西方,仍然怀有融入西方文明的强烈念想。这仗打到今天普京仍然是自我约束,一直不对民用目标、经济交通枢纽、乌方的决策中心进行打击,只打军事目标和军事人员。这种打法换谁都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达到目的。

回顾一下1999年北约打南联盟,先期是轰炸军事,无法动摇对方的意志。后期就集中火力打经济、民用目标、交通枢纽,石墨炸弹断电网,精准炸大桥、水塔、电厂,造成南的民众大范围长时间断水断电。最后以此压服南联盟接受条件。米帝西方北约这些列强才不会跟你讲什么人权、人道、文明。

目前,普京依然把俄乌战争定位与冲突,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已经指出,这已经不是一次特别军事行动,而是一场二战以来俄罗斯面对的最残酷的战争,俄罗斯的对手已经不是乌克兰了,而是整个欧盟加北约了。

《纽约时报》刊登文章称,乌军反攻计划是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陆军上将马克·米利指导下进行的。乌军最初计划仅针对赫尔松地区的俄军进行大规模反攻,米利将军改变他们的想法。所以说,这其实就是美国与俄的战争,国家大事与人与人相处方式是一样的。为什么俄罗斯还不对美国直接反击呢?要打就打美国的大后方,与美国在乌克兰死坑没有用的。

所以,俄罗斯需要全面动员起来,不能用特别行动去对付战争,要用战争的意志去解决战争,才能最后赢得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