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新举措毒性更低、监测需求更少

2022年6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成人、青少年和儿童HIV感染者隐球菌病的诊断、预防和管理指南》更新[1]。

此次更新中强烈建议将单次高剂量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作为HIV感染者治疗隐球菌脑膜炎(CM)的首选诱导方案的组分[10mg/kg L-AmB+5-FC(100mg/kg·d *14d)+FLU(1200mg/d *14d)]。指南同时指出,这种简化的治疗方案在有效性上与之前的推荐方案相似,优点是毒性更低,监测需求更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WHO为何进行此更新?更新的推荐适合中国人群吗?本期特邀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卢洪洲教授,探讨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优化。

观看视频了解更多卢教授精彩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WHO指南重磅更新,HIV感染者隐球菌脑膜炎治疗新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治疗隐球菌脑膜炎,在“钢丝绳”上与死神赛跑

隐球菌脑膜炎(CM)是HIV感染者最常见的、也是致死性最高的机会性感染疾病之一。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23.3万例CM发生,其中18.1万例死亡,约占总AIDS相关死亡的15% [2] 。

值得注意的是,HIV感染者在CM治疗期间死亡率极高。在西欧、北美等高收入国家,CM治疗前10周死亡率约为9%-15%,而在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在内的中低收入国家,CM治疗前10周死亡率可高达22%-96% [3] 。

因此,治疗CM不仅需要在确诊后快速降 低真菌负荷 [4] ,也需要在药物疗效和安全性之间取得平衡 [5] 。

循证溯源,探索更安全有效的CM诱导方案

WHO指南更新的推荐,是基于近期发表于新英格兰杂志上的一项突破性研究结果(AMBITION) [6] 。该研究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五个国家中进行,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研究,旨在合并CM的HIV感染者中,比较基于单次高剂量L-AmB(AmBisome)诱导方案和基于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DAmB)7天诱导方案(18版WHO推荐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感染者均在起始抗真菌治疗的第4-6周起始或更换ART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AMBITION研究设计

共844例(L-AmB 421,DAmB 423)感染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被随机分组,842例(L-AmB 420,DAmB 422)接受至少1剂研究药物,被纳入安全性分析集,814例(L-AmB 407,DAmB 407)签署知情同意且符合入排标准,被纳入意向治疗分析集,784例(L-AmB 388,DAmB 396)完成治疗且无重大违反方案者被纳入符合方案分析集。

主要终点为治疗10周内死亡率。意向治疗人群中,L-AmB和DAmB组10周内死亡率分别为24.8%,、28.7%。组间差异95%置信区间上限1.2%,低于预设的非劣效界值10%,达到非劣效终点,即在合并CM的HIV感染者中,采用基于单次高剂量L-AmB诱导方案的10周死亡率非劣于基于DAmB 7天诱导方案。

在预设的优效性分析中,未校正的组间差异的95%置信区间上限>0,仅当对与隐球菌死亡率相关的协变量进行校正的分析中观察到其<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DAmB、L-AmB组累积事件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DAmB、L-AmB组间差异

次要终点中,L-AmB和DAmB组14天内脑脊液中隐球菌清除平均速率分别为-0.40 log10CFU/ml·d,-0.42 log10CFU/ml·d,组间差异未达统计学显著性。L-AmB和DAmB组10周内各有71例(17.4%)再入院。

在起始抗真菌治疗的21天内,与DAmB组相比,L-AmB组中经历3-4级不良事件的人数更少[210例(50.0%) vs 263例(62.3%),P<0.001],经历潜在危及生命的4级不良事件的人数更少[91例(21.7%) vs 127例(30.1%),P=0.005],发生3-4级贫血的人数更少[56例(13.3%) vs 165例(39.1%),P<0.001]。在治疗7天内,与DAmB组相比,L-AmB组中血清肌酐平均相对增加更少(20.2% vs 49.7%,P<0.001)。

表 DAmB、L-AmB组各类事件发生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隐球菌脑膜炎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死亡率较高,既往报告的10周内死亡率约为40%-45%。这项研究中的两种治疗方案的10周内死亡率均低于30%,且L-AmB组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更低,提示基于L-AmB的方案是更适合资源有限地区的隐球菌脑膜炎诱导治疗方案。

10mg/kg剂量的L-AmB安全吗?

相较于既往应用较多的DAmB,L-AmB是一种新型制剂,采用脂质体包裹AmB。当脂质体特异性地与真菌细胞壁结合后,AmB被定向释放进入真菌细胞,随后与真菌胞膜中的麦角甾醇结合,发挥其杀真菌活性 [7] 。

L-AmB进入体内后,绝大部分以脂质体形式存在,少部分以血浆蛋白结合态和游离态存在。脂质体不仅作为AmB的包裹,同时也充当了AmB在体内的储存库,因此L-AmB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与DAmB迥然不同。相较于DAmB,L-AmB半衰期更长(可达152小时),总血浆浓度水平更高,但大部分循环中的L-AmB处于非活性的“储存”状态,在与真菌直接接触之前,不会释放生物活性药物 [7] 。

由于L-AmB在体内的分布、代谢是非线性的,临床上不能将L-AmB剂量和DAmB剂量进行直接对应换算。不同公司生产的脂质体之间可能也存在特性差异,不能直接等同看待 [7] 。

既往有研究显示 [8] ,在患有CM的HIV感染者中,0.7mg/kg·d的DAmB诱导治疗第2周、第10周的治疗成功率与6mg/kg·d的L-AmB相似。AMBITION研究 [6] 中采用了在诱导期单次注射10mg/kg L-AmB,较既往推荐减少了L-AmB的总剂量,且显示出与1mg/kg·d的DAmB持续7天相似的抗真菌疗效,此外显著降低了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对资源有限地区是极具可行性的一种方案。但是,这项研究是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进行,这一剂量推荐适合于中国人群吗?

期待中国人群数据,优化中国CM治疗实践

据估计,我国HIV感染者中,每年约发生5000-10,000例CM [9] ,死亡率约30% [10,11] 。因此,CM治疗是我国HIV全程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CM治疗中,尽管WHO、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欧洲临床艾滋病学会(EACS)推荐CM诱导剂量均在0.7-1.0mg/kg·d,但既往中国人群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DAmB剂量小于0.7mg/kg·d更适合中国患者,以降低肾毒性风险 [5] 。因此中华医学会(CMA)指南推荐CM治疗诱导期使用较低的DAmB剂量(低于WHO、IDSA、EACS推荐),但延长用药时间。

考虑到L-AmB具有较DAmB更低的肾毒性,中国人群可能能够较好地耐受10mg/kg L-AmB治疗。我们也期待未来能在中国HIV感染者中探索优化L-AmB的剂量和方案,为中国患者的健康带来福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L-AmB尚未在中国获批上市,吉利德不推荐任何未被批准的药品使用方法。

获取更多肝炎、艾滋病、抗真菌领域最新文献、指南与前沿资讯,与AI医学助手“晓智”互动
欢迎关注“吉智医”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 Guidelines for diagnosing, preventing and managing cryptococcal disease among adults, adolescents and children living with HIV. 2022,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Rajasingham, R., et al.,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of HIV-associated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an updated analysis. Lancet Infect Dis, 2017. 17(8): p. 873-881.

[3]Pasquier, E., et al., Long-term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in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Clin Infect Dis, 2018. 66(7): p. 1122-1132.

[4]Stott, K.E., et al., Cryptococcal meningoencephalitis: time for action.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21. 21(9): p. e259-e271.

[5]Wu, X. and Y. Shen, Management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ssociated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 Mycoses, 2019. 62(10): p. 874-882.

[6]Jarvis, J.N., et al., Single-Dose Liposomal Amphotericin B Treatment for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N Engl J Med, 2022. 386(12): p. 1109-1120.

[7]Stone, N.R., et al., Liposomal Amphotericin B (AmBisome(®)): A Review of the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dynamics,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Future Directions. Drugs, 2016. 76(4): p. 485-500.

[8]Hamill, R.J., et al., Comparison of 2 doses of liposomal amphotericin B and conventional amphotericin B deoxycholate for treatment of AIDS-associated acute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 of efficacy and safety. Clin Infect Dis, 2010. 51(2): p. 225-32.

[9]Chen, M., N. Xu, and J. Xu,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Meningitis Cases Among China's HIV-Infected Population may have been Severely Under-Reported. Mycopathologia, 2020. 185(6): p. 971-974.

[10]Fang, L.F., et al., Clin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ryptococcosis at an university hospital in China from 2013 to 2017. Braz J Infect Dis, 2020. 24(1): p. 7-12.

[11]Pang, W., et al., Prevalence of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and Causes of Death among Hospitalized HIV-Infected Patients in Sichuan, China. Tohoku J Exp Med, 2018. 244(3): p. 231-242.

该信息仅作医学和科研参考,不建议以任何与您所在国家所批准的处方信息不符的方式使用本产品,本材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