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莲子壳事件”可以说是媒体一手捏造的!很多细节媒体‬都选择了‬无视!始终在‬强调‬湘雅‬名医‬误诊‬,瓜子壳‬当成‬肿瘤‬,引起了‬各种‬媒体‬和自媒体‬的‬疯狂‬转载‬,但是‬如果‬我们‬翻看‬孩子家长‬发的‬原文‬,事实并非是如此‬!

(家长原文在下图,可以仔细看)

1.家长这篇文章发于某‬乎‬(现在文章已经删除),标题就是‬“挂号费‬300湘雅‬专家诊断错误‬,健康‬儿童‬掀‬上手术台‬‬”‬这已经‬足够吸引眼球了‬。

2,家长发现孩子嘴巴里有东西,自己百度,自认为是“恶性肿瘤”。

3.第一次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医,王医生直言处理不了。可以去湘雅或者自己医院的耳鼻喉科。此时医生也推荐了要去湘雅的科室。(这里家长没有交代自己和医生的交流过程,但是我们可以脑补一下,应该是家长把自己恶性肿瘤的想法告知医生了,医生看到11月个大的孩子肿块如此之大,不知如何处理

4,第二次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挂了王敏医生的号,王敏医生在查看了孩子口腔以后,说包块太大,直言他们这里处理不了,可以去湘雅这种大医院!

看到这里,大家发现了吗?无论患者家长还是连续诊断的两个医生,都在把‬这个肿块‬向‬肿瘤‬靠拢‬,而且‬连续‬两个‬医生‬ 看不了,让‬去湘雅!这个过程‬在媒体‬报道中‬完全被忽略了‬!

5.在翦医生这边‬做‬诊断,全程录音,当然不知道‬是不是‬私下‬,还是‬公开‬。这里‬有一个‬极大的‬问题‬,就是‬在‬前面两个‬医生那里‬,肿块是‬存在一天‬,但是在翦‬医生‬这里‬直接‬提到了‬7月‬15,所以‬翦医生‬和‬上一个‬医生‬做了‬同样的‬行为‬以后‬(检查口腔‬),因为‬孩子‬太小‬,口腔‬脆弱‬且孩子‬没有自主意识‬,所以‬放弃了‬用‬镊子‬,口镜和‬探针‬!在家属‬和医生‬的‬对话中‬,可以说着急‬的‬家长‬想要结果‬,理性的‬翦‬医生‬可能‬一直‬在关注‬肿块‬和‬写‬病历‬,对于‬家长‬关于这是‬什么‬的‬疑问‬?翦‬医生‬没有回答‬。(现在想想‬多亏‬没回答‬,在‬自己还没有完全‬证据的‬时候‬,回答了不知道‬,也许这就是‬专家的‬严谨吧‬)

其实在翦医生的回复里,关于这个肿块他应该准备让其住院,打麻药做检查,因为孩子没有自主意识,如果不打麻药,稍微一碰,孩子就会哭闹,如果真的是肿瘤,后果不可相想象!这也许就是老医生的严谨吧,但是在家属眼里,这属于冷漠,傲慢!

其实从家属和医生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好几次家长想让医生做结论,但是医生没有直接回应,因为从初诊没法下结论,其实应该庆幸没下结论,如果下了结论,还不知道这个医生要被网暴到什么程度!

最后,家长做了四条对翦医生的总结。

1.粗鲁2.傲慢3.没有同理心4.没仔细检查,妄下诊断

说句实话:这些都是主观感受,虽然医生是服务行业,但是他们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疾病,他更多思考病情‬以及‬病情表象‬后面的‬无数‬种可能‬,谨小慎微‬。

即使这样‬,医生的‬误诊率‬依旧‬高达‬30%以上‬!

6.当然,11月幼儿在等湘雅病床的时候,去了湖南省人民医院,L医生检查后,发现是莲子壳,可以说经过四个医生,孩子的终于安全了。

7.然后家长开始对于误诊的前3个医生因为前两个医生态度好,他没有多说,然后用大量文字吐槽了湘雅的翦医生!

并且设想了孩子住院会被手术,会被割下组织等一系列假设,并且强调了湘雅等一系列的话,可以说把湘雅教授说的一文不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来看看医生的回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专家的回应:全程都在关注孩子的病情,没有任何‬说家长‬态度‬怎么样的‬问题‬,其实‬作为‬口腔癌‬的‬顶级专家‬,这个医生‬可能先去入‬为主的‬认为‬这个‬孩子‬在‬基层医院‬治不了‬,才过来的‬。所以‬他就用最复杂的‬想法‬去想这个‬病情‬。

对比家长完整的就医过程和专家的回应,其实家长出于对自己孩子的重视,他的阐述虽然带有感情色彩,但是关于事实方面,没有多大问题(事后文章已经删除),而专家的回应也履行了一个医生应该做的所有一切,而且这个医生并没有像刘翔峰一样主动作恶!

那么让这个“莲子壳”事件登上热搜,阅读量达到几个亿的又是谁呢?

新闻能看到是两个不完整的病例,强调了湘雅医生态度不好和要做手术这两个主观描述(其实是待查,待排),另外还有其他官方媒体和一些知名自媒体的嘲笑和讥讽,为了流量热度,真的不择手段!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如果真的是医患纠纷,可以申请上级部门介入,如果通过选择性的片面的提供信息发酵舆论,让本来紧张的医患关系更加紧张!对于以后的病人和医生都是不利的。而媒体也应该实事求是,不应该为了流量,为了点击率,不择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