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报道,浙江台州临海市杜桥镇的90后教师尤凡,因教学成绩突出,获得了价值约200万元的住房奖励。另外,他还获得了教学成果奖和奖金10万元 。这笔巨额奖金来自当地乡贤捐赠的教育奖励基金,此次基金总共拿出405万元,奖励当地389名教师和17名优秀学生,尤凡是其中一位。

据报道,尤凡在杜桥中学担任生物教师,在今年的高考中,他所带的两个班考上重点大学的人数达到71人,其中一个班的重点大学入学率高达79%,创下杜桥中学近20年来高考成绩的新高。据当地网友讲述,杜桥中学在当地教学实力排名并非数一数二,生源质量逊于其他学校,尤凡能取得这样的带班成绩,的确很值得骄傲。很多围观者对尤凡既羡慕又佩服,认为他被授予重奖,是实至名归,再次印证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古老俗语里的真谛,对其他老师是一个振奋人心的鼓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悉,这不是尤凡第一次获得大奖。2019年高考,尤凡任教班级有23个学生上重点线,实现杜桥中学高考逆袭。当年,杜桥镇乡贤会筹资,奖给他一辆价值28万元的轿车。2019年8月,他成为台州教育界首位实践“一人担任两班班主任”的教师,如今两个班级高考成绩喜人,他获得的奖励也直接翻了几番。今年秋季开学,他再次打破学校记录,肩挑起高一4个创新班班主任一职。他身上似乎完美地体现了大额奖金的正向激励作用:重奖不仅是对老师付出的相当大的肯定,也能极大地激发老师的积极性,促使其不断突破自我,创造教学上的奇迹。

然而,在新闻底下,一众羡慕和赞叹声中,也不少人对这种重奖方式颇有微词。反对者认可老师的劳动价值需要物质上的肯定,但这样大张旗鼓、集百万金额于个人的奖励法,总觉得怪怪的。有人算了笔账,这次奖金总额共405万,尤凡一人拿了210万,剩下的钱分到388位老师和学生头上,平均也就几千元。

同样都是在尽职尽责地工作,所得的回报却天差地别,这很难不让其他老师心理失衡。

尤凡所带的两个班级为创新班,而所谓的创新班,其实就是“快班”或“重点班”的别称。

可见,在存在快慢分班的前提下,如果以高考成绩作为奖励标准,那么能够拿到重奖的,永远是少数几个带创新班的老师,而且这很可能成为一个赢者通吃的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种重奖老师一套房的事例,同过去地方上重奖“状元教师”并无二致。比如2012年河北一中学高调重奖高三教师11万轿车。2019年,福建一所中学,全校一共有14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学校拿出了735万来奖励老师,堪称“最土豪”的中学。这些新闻出来后,屡屡引发舆论诟病。

同炒作高考状元一样,重奖高三教师,本质上还是强调以分数论英雄,把教育变成一个急功近利的游戏,违背了教书育人的初衷。

当然,此次浙江杜桥镇的奖励基金,是由当地乡贤筹措,这属于个人善举,奖励谁、不奖励谁,是个人的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众心目中的好的高中教育,不是考了多少个清北状元,也不是尖子班重点大学上线率有多高,而是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有机会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正如有网友说,真正考验老师水平和功力的,不是带着尖子生登上高峰,而是能带着普通生迎头追赶,实现自我超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放在此处也同样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