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和卿

因为货币宽松和财政扩张对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正在被各种不利因素反噬,表现出不好的势头。

1

这还要从结果说起。

昨日,8月CPI数据公布,着实让我大吃一惊。

8月CPI同比增长,比7月的2.7%还低0.2%;CPI环比更吓人,直接掉进负值。

同比回落,环比为负,意味着如果不采取行动,CPI会往下滑落,朝通缩的方向发展。

我知道很反直觉,明明食品价格一涨再涨,物价高企,怎么就通缩了呢?

因为之前CPI增速几乎完全由食品和能源价格拉动,确实一直在涨,你的直觉没有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图为国家统计局,8月中国CPI数据明细

但是,拉动通胀增长的核心动力,食品和能源增速已经放缓,整体通胀又有拐头向下的趋势。

再想想国内投资、消费疲软,加息、脱钩引发的出口腰斩,很有理由也很有必要警惕中国向通缩的方向发展。

毕竟,央行放水、财政刺激那么大力度都没有让经济扩张、通胀上行,足见内需坍塌的厉害。

7月公布CPI的时候我曾经说过,CPI反的是经济扩张的热度。7月不及预期说明上半年在财政扩张的带领下,经济恢复并没有想象中好,压力依然很大。

这也刚好与8月的PMI没有突破荣枯线、出口增速“腰斩”相呼应。

可以说,中国经济压力山大,还很疲弱,更关键的是影响通缩的内外部风险还在强化。

2

内,离不开债务型扩张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的内需坍塌;

外,离不开中西脱钩和全球加息浪潮引发的外需锐减。

内因按下不表,最后一部分讨论。

先说一下影响外因的两个主要变量——一个是加息,一个是脱钩。

加息意味着投资和消费的成本会提高,加息的幅度越大,投资和消费的冲动就越弱。

2022年由美国主导引发的全球加息浪潮覆盖了世界四分之三的国家。

对中国而言,相当于外国客户有四分之三的需求都在下降。

而中国又是出口经济占比很高的国家,特别是疫情这三年,出口经济占比近35%。

可以说,出口稳,中国的经济压力就会少一半。

然而,为了抗通胀,欧美加息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前天,欧盟直接加息75个基点,美国也有再加75个基点的意思。

随后其他加息的小弟国家也会因为避免外资出逃而纷纷跟进。

这必将导致外国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少,中国出口快速萎缩——8月出口增速腰斩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出口的快速萎缩,短时间内会加剧国内的生产过剩,压低商品价格,给通缩火上浇油。

毫不夸张地说,下半年出口经济会成为国家政策的重要考量。

3

但是,相比脱钩,加息的影响还算不上严重。

毕竟,国外抗击完通胀还会进入扩张周期,坚持个一两年他们还会再买咱们的东西,让出口回归正常。

脱钩则让中国的经济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严重。

所谓的脱钩就是国家与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减少,相当于掐断了每个脱钩国家的外需空间。

我不做你的生意,你也别想做我的生意。

实属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从2018年特朗普对华贸易战开始,脱钩已经从利益不均衡的经济问题演变成了政治问题。

据8月份德国智库的一份报告【1】,脱钩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若欧盟与中国单边脱钩,中国GDP下降0.42%;

若西方联盟(欧美日英加澳)与中国单边脱钩,中国GDP下降1.49%。

若中国采取报复性措施,所有国家都将受到更大的伤害(以GDP计):

欧盟下降0.49%、美国下降0.48%、其他国家下降0.24%,而中国高达2.27%。

不管这份报告是想恐吓中国不敢脱钩采取报复性措施还是其他目的,起码说明脱钩对中国的影响巨大。

遗憾的是,西方政治转移内部民粹主义矛盾的做法正在加剧这种脱钩。

对欧盟来说,中国不再是“战略伙伴”,而是“制度性对手”;对美国佬来说,中国是唯一有能力和意图兼备的“系统性对手”【2】。

近日,英国首相“铁娘子”的诞生只会从政治上加剧西方跟中国的矛盾,进而影响中国的出口经济。

它对于中国经济是否陷入通缩,影响深远而巨大。

4

此刻以及未来,中国都必须要处理好内需疲弱的问题。

否则就很容易像拉美和部分南亚国家一样掉进“中等收入陷阱”,一时半会出不来,要死不活难受至极。

就眼下而言,进一步加码惠及企业和老百姓的宽松举措势在必行。

是慢性自杀,可又不得不选择。

因为,已经生病,你要么吃,吃了等身体恢复之后赶紧加强自身的免疫力;若不吃,贫富差距会加剧社会矛盾,增加治理成本。

只要后续刺激退出及时,并解决好影响经济恶化的主要问题,比如技术停滞、贫富差距、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的制度等,这种慢性自杀顶多算是生病时服用的抗生素。

此刻,在内忧外患之际,中国必须要重新审视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

债务驱动模式只是“术”,根本还是要解决“道”!

是政府制定好逻辑严密公平竞争的规则后,由“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还是政府时不时插一杠子?

这是经济学界争论了百年的老问题。

干预派认为,市场经济本身也会出现过度投资的问题,比如美国次贷危机,所以政府需要调控;

自由派认为,强行干预,就像父母看见你玩游戏时间太长,按着你的头让你学一样,会制造更多的问题,比如寻租等。

但是不管怎么说,几百年的市场经济至少说明:分工和自由竞争的模式会激发创新,过度干预只会阻碍经济发展。

因为人不是全知全

目前,中国提出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符合这一逻辑,且看后续如何表现!

注1:《地缘政治挑战极其对德国经济模式的影响》,莱布尼茨经济研究所;

注2:《西方VS中国:“制度性对手”还是“系统性对手”》,成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