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对胡适而言,他一生都在践行着这一路看似普普通通的话。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作为"白话文"的提倡者,胡适一辈子都在钻研国学,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也一辈子都在尽心尽力的"做慈善"。

胡适出生

1891年,胡适出生于上海浦东新区沙新镇。胡适是其父胡传的小儿子,也是他50岁才生下的孩子,老年得子的胡传对胡适溺爱有加。出生于徽州茶商的胡传年轻时曾拜扬州著名经师刘熙载门下受业学习,他深知这个年代的人们要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文化。1894年,胡传把儿子胡适送进了祖籍安徽省徽州的私塾学习。

这一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胡传不得已把胡适和妻子送到了徽州,然后自己独身前往厦门。此时已经53岁的胡传因为大病无法根治在厦门去世了。年幼丧父,这是胡适一生的遗憾。但好在胡适有一位坚强的好母亲,她尽心尽力的照顾着胡适的生活起居。因为有善良勤劳的母亲言传身教,胡适从小也养成了热心、善良的好品格。

1904年,胡适听从母亲安排与江冬秀订婚,并随同兄弟前往上海学习,第二年,胡适进学堂。到了1906年,年仅15岁的胡适考上了中国公学。两年后,胡适又进中国新公学学习,兼职英语任教职员。

随后,在新公学的学习已经满足不了胡适的追求。到了1910年,胡适拜别母亲远赴美国留学。五年后,胡适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主攻哲学专业,并且在这时顺利结识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家约翰•杜威并拜其为师。

大展宏图

此时的胡适早已到了弱冠之年,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看着弱小无助被各国列强宰割的祖国,胡适的心里悲痛不已。他的心里点燃了一把火,过路的人只看见了烟。胡适知道,他必须为复兴中华做些什么!

1917年,年轻有才的胡适在《新青年》报纸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并回到北京大学任职教授参与《新青年》的编纂。当时的报纸还沿用着繁琐复杂的繁体字,胡适觉得这些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繁体字书写太麻烦了,就像是封建主义的代表,他开始有了一个想法。1919年,胡适发表文章主张改良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的十几年里,胡适不停的与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们结识,一起创办报纸、发表文章希望能把已经在水深火热里渐渐麻木的中国人民拯救出来。1929年,胡适在《新月》杂志上发表文章《人权与约法》,标志着轰轰烈烈的人权行动的开始。

男弱女强的婚姻

除了在文学上的才华,胡适的婚姻生活也是让人哑然失笑。胡适与江冬秀订婚的时候只有13岁,当时他并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但随着年纪和见识的增长,胡适越来越反感这一门包办婚姻。在美国留学期间,胡适就曾修书一封让母亲退亲,但当时的江冬秀已经入了胡适家门替他照顾他母亲,毫无疑问的,这个要求遭到了母亲和江冬秀的强烈反对。无奈之下,胡适只好打马虎眼,以学业繁忙无法回国为由逃避这门婚事。

但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最终,胡适还是在母亲的以死相逼下不得已回国和江冬秀结婚了。江冬秀是一个没读过书的旧时代女子,听说胡适嫌弃她,于是她马上就把缠的小脚给放了。可哪怕如此,胡适心里还是看不起她的,但在江冬秀眼里,胡适除了文章写得好也没什么优点了。

这一段婚姻平淡无奇,但却也马马虎虎。后来,胡适在一次外出过程中与人有了私情,回家跟江冬秀提离婚,性格泼辣的江冬秀听到消息二话不说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菜刀要跟胡适同归于尽。被吓到的胡适怂了,老老实实的回归家庭。这段笑料让胡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耙耳朵",刚开始胡适还颇为气愤,但后来竟也慢慢的默认了。

江冬秀的虽然彪悍,却也是真心爱着胡适。明白了这一点的胡适慢慢放下了对江冬秀的偏见,努力的和她过好日子。到了中晚年,胡适对江冬秀可以说是百般呵护、疼爱。

侠客

胡适性格爽朗,在学生时代就有着很好的人缘。而这些好人缘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胡适的"侠客"性格。胡适经常接济家境贫困的同学和朋友,虽然他的家庭条件也并非大富大贵。父亲去世后,坚强的母亲一直在努力赚钱养活自己和儿子,哪怕最困难的时候,她都没有断过给胡适求学的学费和生活费。

善良的胡适经常看见很多家境贫困的同学生活困难,胡适咬咬牙省吃俭用的省下自己的生活费接济他们。而接济他们,胡适也并没有要求回报,有时怕朋友们心里有压力,胡适还会借别人的名字打钱。

梁秋实、林语堂都曾接受过胡适的慷慨相助。那时候胡适在北京大学任职,一收到二人的信件,胡适二话不说就打钱过去,还在回信中写到"这是北大的'工资预支款'。看到这封回信的林语堂还有些不舒服,但后来等他准备回国去北大"还债",却发现当年那些钱是胡适自己的钱。这让林语堂又是愧疚又是佩服。

一辈子的慈善

胡适结婚后把钱都上交给了江冬秀,这时候他如果要慈善得先经过江冬秀的同意。泼辣彪悍的江冬秀不反对丈夫的慈善行为,反而很支持。但胡适慈善过了头,家里经常性的入不敷出。江冬秀不得不精打细算,有的时候家里甚至连肉都吃不上,这让江冬秀颇为不高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在胡适劝好了她。他说借钱就是在借人情,这世上人情一多,以后的路就好走了。江冬秀对此深以为然。之后的日子里,胡适的慈善模式发生了变化,都是江冬秀出资金,胡适负责打钱。这也让他们二人的夫妻感情越发深厚。

古道热肠的胡适在58岁那年前往美国隐居,不再过问世事。与家人的分居让胡适意识到家里的花销变得越发多,他于是去普林斯顿大学管理图书馆赚取一些钱打回国给妻子江冬秀。看着落魄的丈夫再没有了当初慈善时的意气风发,江冬秀心疼的说:"他这一辈子都装得像个慈善家。"

1962年,胡适去世。江冬秀整理其遗物时痛哭不已,原来胡适的遗物全是藏书,其余什么也没有

胡适这一生,可以用古道热肠的侠客来形容。他一辈子都在做慈善,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献出去帮助别人,陪伴他的,却只有那无尽的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