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关于中秋节的诗句不胜枚举,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也是非常之多。而且在传统节日民俗几近消亡的今天,中秋节仍然和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列为国家四大法定节日之一。

中秋节,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这一节日的重要性,可能是仅次于春节的。这是因为中秋节最重要的一个文化内核便是表达团圆之意。而中国人对于团圆的渴望和追求,正是中秋节能够传承千年而不曾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

韩国的秋夕节,从名字上来看,与中国的中秋节就颇有相似之处。事实上,也确是如此。秋夕节与中秋节的庆祝时期的十分相近。就像西方的情人节和中国的七夕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样,韩国的秋夕节也和中国的中秋节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我国古代中秋节的演变

1、拜月,玩月和赏月

中秋节是八月十五这一天最常见的称呼,除此以外,还有月夕,月节,团圆节等的别称。近世的中秋节的相关习俗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在宋代才基本定型。据记载,宵禁制度一直被严格执行,但是宋代时中秋节这天晚上已经被取消了宵禁。这一点正说明了中秋节作为一个民间节日正式得到了国家制度的承认,中秋节由一个民间节日上升到了国家节日。

最开始时,与中秋有关的拜月本是天子专有的礼制。《礼记》里面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意思是天子春天的时候朝见太阳,秋天的时候拜月。在白天的时候朝日,在夜晚的时候拜月。

但是发展到唐朝的时候,原本的拜月习俗已经逐渐消亡。民间逐渐流行玩月,望月和赏月的风尚。而且玩月习俗的历史由来也很久远。“玩月,古也。谢赋,鲍诗,朓之‘庭前’、亮之‘楼中’,皆玩月也。”这是一首唐诗里的小序写到的,而提到的这些人物皆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才子,这说明南北朝时期就兴起了玩月习俗。

玩月习俗,不同于望月,赏月等其他时兴的在中秋习俗。它的文化含义更为丰富。首先,它最开始是在文人雅士之中流行;其次,它的表现形式多为在庭前,楼中观赏月亮之后做赋,写诗等等。而最为重要的是,古人认为八月十五这一天,处于冬天和夏天之中,也处于一个月的最中间。这一天月亮如银盘,这样的正中之数合乎天道。这也是古人热衷于玩月的原因之一。

据《梦梁录》记载,在宋代,赏月习俗与唐代文人风尚一脉相传,拜月习俗也从天子及于百姓。到了明清时期,民间对月的祭拜更为普遍。中秋夜,“每户瓶兰、香烛、望空顶礼,小儿女膜拜月下。”值得注意的是,习俗中特意提出的是小儿女,而不是儿女。确实,根据其他记载,有大男子不拜月的说法。因为古人认为月亮属阴,成年男子不适合进行拜月活动。有古语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2、习俗演变

中秋节除了玩月和赏月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是吃月饼。月饼本是祭月贡品,之后演变成了欢度节日时必备的节日食品和赠送亲友的礼品。月饼者,以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时人呼之谓月饼。

在近代,中秋节的诸多习俗已经逐渐消亡。月饼成为了中秋节最为重要的象征物。其风格和品种因为长期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因为地域和口味原因,月饼也分为了很多品种。在民国时,广式月饼已经有了八十多个品种。除了广式月饼之外,还有苏式月饼,京式月饼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常见的吃月饼的习俗以外,古时候,南方地区还有很多地方有送瓜或偷瓜以求子的风俗。这一习俗是指,已嫁做人妇的女子在八月回娘家时,外公,舅舅等要送给她新葫芦或者枣子。发展到近代,这一习俗则集中于中秋节。

二、古代韩国秋夕的演变

与中秋相同,秋夕也是韩国的四大名节之一,韩国传统谚语云:“不要多、 不要少,只愿长似秋夕日”,这一谚语充分表明了韩国人对这一节日的喜爱和重视之情。

松饼是秋夕最具代表性的节日食品,松饼的地位就相当于中国的月饼。“松饼”名称之由来在于在蒸松饼时要在蒸屉里先铺上一层松针,防止糕饼粘在蒸屉上。秋夕松饼用新米制做而成,形似半月,一般以豆沙、枣、栗子、芝麻泥等为馅。

和中国圆形的月饼象征着“团圆”之意不同,松饼呈半月形而非圆月。这与中国追求团圆的文化心理恰恰相反,韩国人的文化心理可能更接近“水满则盈,月满则亏”这一文化心理。他们认为半月形代表着一种永远处于上升趋势的状态。

茶礼即秋夕祭祀,又叫“八月荐神”,是韩国秋夕最为重要的一项祭祀仪式,追远报本,祈丰求福。茶礼兼具“荐新”之意,意即向祖上敬献当年的新谷,因此,秋夕茶礼又叫“八月荐新”。由于主要是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之意。

茶礼

因此,秋夕的祭祀尤其讲究,关于祭祀,汉字文化圈中的国家,尤其是受到了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是十分重视祭祀的。在他们看来,这不仅仅只是一个仪式,更是一种提高家族凝聚力和确认宗主或宗子地位的重要文活动,兼具神圣性和崇高性。其隆重程度甚至超过了春节。

秋夕省墓的风俗自高丽时代便开始流行,仪式非常隆重,人们也十分重视。由于韩国人的祖先的墓地一般都选在山上,因此为祖先扫墓,在国也有一个特殊的称谓,即是“上山”。

韩国也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十分重视孝道和祖先。因此,“上山”是他们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一般情况下都不能缺席。即使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也要在“上山”之后,才能去完成。

韩国秋夕有很多游戏活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拔河。拔河活动盛行于韩国南部水稻的主要生产地,和人们所熟知的体育运动中的拔河有很大区别。拔河用的绳索是用稻草编织而成的,至少几十米长,直径近一米。一个村落的人聚在一起,共同进行此项活动。

强羌水越来是韩国秋夕最著名的一个游戏,是指几十个女子身穿韩服,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有节奏地边跳舞边唱歌。其中有一两个人领唱,其他人则跟着唱“强羌水越来”。

强羌水

三、中国中秋节和韩国秋夕节的异同

一、韩国的秋夕节和中国的中秋最大的区别是中国的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更为集中和单一,主要表达的是家人相聚的团圆喜庆之意,而韩国的秋夕节则兼具了祭祀,扫墓和团圆之意,其文化内涵更为复杂和多元。

二、中国的中秋节相对于韩国的秋夕节来说,更像是一个全家聚在一起休闲娱乐的活动,这一点从中秋节的节日习俗便可以看出来。而从韩国秋夕节的相关习俗来看,秋夕节才更像一个节日,其更多体现了节日的严肃性。

三、秋夕节体现了一种共同性的集体主义思维,秋夕节的民俗游戏更多是一项集体的活动。拔河是以村庄为最基本的单位,从而开展活动。这反映的是一种共同协作的稻作文化。在长期的农业劳作中,人们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共识,即需要通过人们的共同合作来完成这样繁重的劳动,来达到最后的目的――实现期待的大丰收。

而中秋节更多体现了一个家族之间的聚合。中秋节多是在家庭内部举行的一些庆祝活动,就算是街上举办一些热闹的活动,也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一起出行。与其他家庭,或者集体之间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虽然把西方和中国放在一起对比的时候,十分突出的点是西方的个人主义精神和中国的集体主义精神。但是,在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中,更注重的是家庭团圆的宗法精神,而不是以国家为主的集体主义精神。这一点也是我们在理解中秋节和秋夕节各自的文化内涵时需要注意的。

中国的中秋节和韩国的秋夕节都是经过了长期的演变,才逐渐定型成现在我们所知道的节日模式。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节日习俗也逐渐出现了新的变化,而且整体呈现一种简洁化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总结

中秋节不再是所有人都要聚在一起,在庭院里面赏月,吃月饼,做中秋诗等等。现在过中秋节的形式更加多样,也更为简洁。人们或许只需要发送一些祝福词表达一下对家人或者朋友的祝福。或许只需要用吃月饼的形式来庆祝中秋节。

这样的变化有着必然的原因,也体现着社会一种共同的趋势。现在还难以去评价这样的变化是好还是坏,形式也许不是最重要的,我们最需要记住的永远是内核。但是正像有人说过的,一个民族的根在文化,一个文化的根在民俗。我们或许也不能忘记民俗,或许也需要这样的形式去帮我们铭记内涵。

参考文献:

1、《表现民俗的理解及其功能分析》

2、《韩国秋夕的文化展演和功能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