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指数,有两个误区:
关于指数,两个因素很容易走入误区:第一,“该涨不涨,该跌不跌”现象,比如说外围跳水时,A股红盘;外围没有干扰了,A股自己反复弱势,但又不破位,让投资者感觉到护盘,又没有上涨动力,从而形成了误区。第二,投资者感觉巨震,一会涨了,一会儿跌了。实际上指数空间很小,稍微放大视野就能感受到,是空间受限的,并不是那种大幅起落的。指数窄幅整理背后是源于热点普遍持续性一般,所以这才是导致投资者错觉的。

玉名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解决这些因素:“第一,市场量能因素。第二,多空双方的需求。”9月最大的因素是双节,这个直接影响量能,假期因素中会发生什么谁都不知道,尤其是近几年假期总有一些黑天鹅的事儿。如果大家仔细看9.9日走势,两市涨幅3%的个股仅有300家,说明个股赚钱效应不足,权重拉指数的情况明显。同样,跌超过3%的个股也是300多家,基本上中阳、中阳个股对冲了,解释了个股结构性分化。

因此,近期是从万亿元到持续跌破8000亿元之后,9.6-9.7日来到近8700亿元。我们看到9.8日量能退回到7800亿元,9.9日不足7700亿元,这意味着之前8700亿元成为近期一个量能的天花板(前面都是破位万亿元)。所以,量能萎缩,不可能有普涨行情,这就是为何近期指数无论涨跌,都是个股涨少跌多的情况,主要是利用权重对指数方面的动作。近期提到过上证50与中证1000的背离,前者已经见底,后者则高位跳水。9.9日也是如此,上证50涨1.82%,中证1000只上涨了0.24%,权重因素比较明显,近期无论涨跌,个股涨少跌多的情况,也是偏向于此。

因此,要轻指数而重热点。多空双方,如今都有担心的事儿,对多头来说,国内外经济因素都很难,外部央行收紧,国内央行也有退出强刺激的因素,因为放水总是空转,社融信心提振不了。所以,从大环境角度,难有大的空间。对空头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一些实质品种业绩提升,基本面改善,股价低位,只不过是情绪因素调整,因此这部分品种其实调整的空间不大,也成为限制空头的空间。

所以,玉名总结,对指数方面不必纠结,保持拉锯,多空双方都有利可图。在量能不足情况下,指数维持8月来的箱体(阻力区3300点,随后一度降至3260点;支撑区3160点,)是最有效率的;往往需要有突发事件击穿箱体空间,才会有诱发所谓的突破或破位。9.9日收盘位置恰好在3260点,可进可退,金融发力,尤其是小长假后,如果有一些利好,是有可能冲击3300点;但没有相关因素,则整体突破的概率较低,回落的压力增加。而沪深指数走势不同,甚至涨跌不同步,背后还是热点结构的变化,7月是群体跳水的,但8月来,沪指是一个箱体中的整理,深市则是一个重心下移的走势。这个和之前新能源(车)5-6月领涨到随后筑顶调整是有很大关系的。

热点方面特征分析:
我们去看跌幅榜前列品种,大多数是近期反弹后的跳水,黑-芝-麻、国光-电器、大庆-华科;还有一些是证伪的下跌,华为引发通信概念的三维-通信等最为典型;还有机构扎堆股的派发,新能源(车)的抛售现象是最典型的,有一些局部反抽后,很快又调整了。具体来看:

近期提到了一个关键词,证伪,不少热点不是实质,游资题材而已,应用反逻辑,所以很快退潮,包括宁德这样品种导致的机构扎堆的踩踏。实际上,华为“捅破天”在发布会后被印证就是一个典型的噱头;相反,其受制芯片因素,只是4G并不支持5G,这个最大的硬伤,竟然被卫星短报文概念遮盖了,而三维-通信、波导-股份等也是借助一波炒作后跌停,资金的派发,游资也是游刃有余。所以,对很多短线投资者要明白这样的因素和反逻辑现象。

包括我们看到石油、天然气等个股,近期期货是明显下跌的(解盘提醒过原因和趋势,以及做空时代的因素),A股方面前两天又一次逆势异动,但很快也跌下来了,毕竟游资能决定局部情绪,但中长期价值因素很难改变。宁德近期往往涨一天就又跌回去,因此不能说机构对扎堆股派发停止了,抛售和填仓的现象还是很明显的。近期热点还是超跌因素明显一些,比如说反复提醒的医疗器械板块,近期明显活跃,集采的悲观情绪被业绩增长所打破,形成了反弹,这也是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接下来,针对近期热点做一个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