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年复一年,但是古人的心境却从不相同。本期“诗书继世”精选五首诗词,带给你五种意境,感悟千人千面的中秋节。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刘禹锡的中秋——仙游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作为一首仙游诗,最考验诗人的想象力。

诗人设想少君带他飞升玉坛,行礼邀请仙官赏光。霎时间云彩聚集、星辰涌动,天宫仙乐甫一奏响便令人骨肉俱寒……这仅仅是全诗畅想仙游的一小部分,却足见诗人心境。

可是末句情感急转,诗人慨叹良辰好景难再遇,到明年的今天会为此而伤心。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将本诗解释为官场失意,或者人生无常。但是那一丝含蓄正是中国式浪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的中秋——贬谪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本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存疑)期间。与流传甚广的“明月几时有”不同,这首诗乐观不足、悲观有余。

开篇便感叹世事,奠定了全词基调。不管是“人生几度秋凉”的疑问,还是“风叶鸣廊”的凄凉,亦或是眉间的愁思、鬓边的白发,都是对贬谪后感伤的回应。

下片含蓄地说出了真心话——我像贱酒一般,得不到客人的赏识;明月与我类似,被奸邪阻挡了光明。在这种心境之下,“中秋”和“孤光”的对比便极其强烈,难怪会“凄然北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的中秋——救国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本词将神话故事与人生经历、豪情壮志融为一体。

上片先写神话故事,暗示自己因现实的黑暗而联想到广寒仙宫,无奈地向嫦娥问道:“徒增白发,欺我无成,该当如何?”

下片后写豪情壮志,表达自己乘风破浪、直上云霄、俯瞰祖国壮丽山河的强烈心愿;并再次借用神话故事,表面是砍伐桂树、为凡间引来月光,实际是讨伐奸邪、为人民带去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秋月-

徐有贞的中秋——祝愿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

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本词有两层祝愿:

如果从内容上看,本诗语言简洁直白,表达的就是对中秋佳节合家团圆的美好祝愿,希望每个家庭都可以“常见中秋月”。

如果从结构上看,本诗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即上一句末和下一句首的词句相同。具体到本词,便是通过“中秋月”“偏皎洁”“阴晴圆缺”“好时节”四个短语将全诗首尾相连,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团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喜闻捷报-

毛泽东的中秋——得胜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扬雄说过:“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这首诗作为主席之言,便体现了主席的宏伟气魄。

本诗创作之时正逢内战。彼时的人民军队物力落后、处于劣势,但很快就转入了战略反攻。主席正是有感于此,在中秋佳节做了此诗。

全诗少见负面情绪,仅有颈联表达思乡念亲之情而已,到尾联便发生急转,由关心小家转向关心大国——全国人民都翘首以盼凯歌奏响,胜利最终属于人民军队和中国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