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子又名狸、土狗、土獾、毛狗、貉子,是哺乳纲、食肉目,犬科,貉属半冬眠,貉子的外形像狐,但比狐小,体肥短粗,四肢短而细,尾毛蓬松,背毛呈黑棕或棕黄色,针毛尖部黑色,背中央掺尽可能较多的黑毛梢,它具有针毛长、底绒丰厚、细柔灵活耐磨,光泽好,皮板结实,保温力很强的特点。

貉略小于狐,被毛长而蓬松,外形粗短,肥胖,嘴尖细,四肢细短。前足5趾,第一趾短,行走时短趾悬空,四趾触地。后肢狭长,后足具4趾。尾蓬松。成年体重6-7公斤,体长45-65厘米,尾长17-18厘米。个别貉体重可达10-11公斤,体长82厘米,尾长29厘米。不同季节,貉的新陈代谢程度不同,体重也随之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林珲春市哈达门乡胜利村的村民近日在自家院子里发现了一只奇怪的动物,它长得比较矮胖,像是一只狐狸,又像獾子,脸蛋却又跟小浣熊有些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只动物远看着比较温驯,可一旦接近它立马会表现出强烈的敌意和攻击性,为了周围村民的安全,以及更好地救助它,于是众人合力将其捕获,关在笼子里。

接着人们联系了珲春市野生动物救助站,经工作人员辨认,这只奇怪的动物其实是一只貉,民间也称“毛狗子”、“貉子”,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经过仔细检查,发现这只貉并无明显的外伤,之所以会表现得那么虚弱,猜测可能是因为长时间没有进食导致的。

之后这只便被带回了救助站,进行治疗和全面的检查之后,待其身体恢复,有了野外生存能力后,会放归野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犬科动物都不擅长爬树,但貉子却是个例外,它们比较善于爬树,甚至能上树吃一些果子以及鸟卵。它们也擅长游泳,能下水捕捉一些鱼、蟹。

另外,貉子也是犬科动物里面非常特殊的存在,它们是唯一需要冬眠的犬科动物。在秋季的时候,貉子会大量进食,将体重增加50%左右。到了冬季,它们就会进入洞穴冬眠。

不过与熊等传统需要冬眠的动物不一样,貉子的冬眠比较浅,并不会达到熟睡的状态,周围的一些较大的响动,能将其唤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貉子适应力极强,能在城市生活

人类的城市,对于野生动物来说就像是禁地一样,很难在里面生存下去。这也是为何自工业革命之后,物种消失速度会那么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推进,大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被破坏,总体呈现“人进兽退”的趋势。但有一些动物,在漫长的与人类接触过程中,逐渐适应了城市的生活。

比如北美的郊狼,在过去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将栖息地扩大了40%,其中大部分栖息地,都是城市。貉子也是少数能够适应城市生活的动物之一,比如在日本,它们大量出现在街头巷尾,俨然成了城市新居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的一些城市里面也有貉子,比如上海,根据复旦大学研究团队的调查数据显示,全上海的貉子数量已经超过了5000只,超过150个社区确认有貉存在。

貉子很聪明,收拾狗獾有一套

貉子是一种比较有意思的动物,它很聪明,或者说很鸡贼、狡猾。在其一些栖息地里,同样生活着其他的捕食者,双方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貉子则会凭借自己的智慧,将对手收拾得没脾气。

等到初春之际,貉子率先醒来,走出洞穴,发现狗獾还在冬眠,于是它便会用腿扒拉泥土和树叶,将洞道封死,隔绝空气,将狗獾一家子闷死在里面

白俄罗斯科学院的动物学家们,在2005-2011年的调查期间,就发现了3例类似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动物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这点我们从越来越频繁的目击事件上就能够感受得到。

貉子虽然比多数的野生动物都要温驯一些,但是并不代表它们没危险,贸然靠近的话,还是可能会激发它们攻击性的。遇到它们,不打扰、不投喂、不伤害才是最佳的做法。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