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计划于9月27日为遇刺身亡的前首相安倍晋三举行隆重的国葬,并盛邀邦交国赴日吊唁,打算借此机会,打造一场“吊唁外交”,以提升日本的国际地位。然而迄今为止,确定参加葬礼的国家却寥寥无几,颇有几分“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尴尬,加之恰逢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西方政要以及全球媒体无不聚焦英伦,这就导致安倍的国葬显得益发“凄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安倍国葬一事,可以从三个视角加以剖析,一是国民反应,二是政坛回响,三是海外动态。先说说国民反应,日本内阁会议为安倍国葬拨出高达16.6亿日元的预算,引起国内民众的强烈抵触与谴责。多个民间团体发起了一份约有28万人签名的请愿书,强烈要求日本政府取消安倍的国葬。而据民调显示,半数以上的日本民众以缺乏法理依据、反对铺张浪费以及安倍无显著政绩为由,反对为其举办国葬。

民间的态度很快就传递到政坛,在野党疯狂挖掘自民党与“统一教派”之间的黑料,迫使岸田政府频频在舆论面前“认栽”。在野党为此发起一项针对安倍国葬预算的审查会议,并要求岸田政府做出回应,由此又爆出日本政坛的种种乱象,在安倍国葬落幕之前,想必一时也难以收场。

岸田政府旨在通过安倍国葬大搞吊唁外交,从而稳固自民党的政治地位,谋求提升日本的国际影响力。因而尽管国内风波迭起,但岸田政府显然更加关注海外的反响。

就现状来看,大多数国外政要对赴日吊唁一事反应冷淡。以日本最为看重的一众西方盟友而言,美国总统拜登、法国总统马克龙以及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均不出席。

至于周边邻国方面,俄罗斯总统普京明确表态不会出席,甚至连俄方是否参与葬礼目前也处于待定状态。韩国素与日本不睦,出于外交礼仪,可能遣使赴日致哀,但级别多半不会太高。有记者询问中方是否会出席安倍国葬,我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应称,目前暂无可以提供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吊唁外交遇冷的根本原因,在于该国并未树立务实的外交理念。举个例子,在2005年的罗马教皇保罗二世的葬礼上,西方各国政要集体出席,日本却委派首相助理参与。2019年,法国为前总统希拉克举行国葬,日本也仅派遣驻法大使致哀。尽管日本极力想融入西方的圈子,但这种万事从简的态度,很难指望能够获得他国回应。

即便如此,岸田政府对待安倍国葬依旧保持乐观的态度,就算捞不到大鱼,其他邦交国遣使赴日,也可称得上是国际社会中少有的盛事,对于提升日本国际形象与地位,或多或少都有帮助。

可好巧不巧,就在安倍国葬前夕,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葬礼预计于9月下旬举行。这位老太太在位70年,见证了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她的一生几乎可以浓缩为一部英国当代史,也是曾经日不落帝国最后的余晖。女王故世,象征一个时代的终结,对于英国以及英联邦的后续影响也难以估量,相较之下,安倍的国葬则显得有些无足轻重。

综合种种因素来看,日本精心策划的吊唁外交已失去其实质意义,难逃草草收场的结局,至于该如何妥善处理因安倍国葬所引发的一系列乱象,则是岸田政府接下来所需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