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到今年9月份,你有没有一种疲惫感?

不管你有没有,反正我的疲惫感愈发强烈了。有好些天没有更新了,倒不是没有话说,而是不知从何说起、如何说,以及说了有什么用。这样的空气实在太让人压抑和疲惫了。

这种疲惫感,表现在对一种重复性生活干扰的无奈和被动配合,表现在明明有意见却一句话都不敢说,表现在时间、精力、注意力的碎片化切割和透支,表现在看不到确定性的东西和向好的预期。

总之就一个字:丧。

很多事情又在重复发生,很多问题又在重复出现。有朋友发过来一条消息说,“这个事儿你怎么看?不写一篇?”我扫了一眼,说的是某地居民的吃饭问题,顿时一股热血涌向大脑,然后脑袋发胀,随之而来是一股浓浓的疲惫感,然后我回复了两个字:麻了。

烦了,累了,麻了,不知道说些啥了。不知道是不是日常戴口罩的缘故,我感觉这两年的空气都粘稠了,或许是氧气稀薄了,总觉得呼吸沉重,心情烦闷,打不起精神,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病了,还是什么东西病了。

想必你也和我一样,变得越来越不敢出远门,一是没有安全感,出了门就好像丢了魂,既怕自己的出发地突然有什么状况,然后导致直接半路上被卡,或者有去难回;也怕自己的目的地出现什么幺蛾子,导致自己的出行目的被耽误甚至泡汤。

这种不安全日积月累,就成了一种习惯,人们开始学着去适应各种“非必要不”的生活,然后围绕这种原则,去调整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方式和节奏。然后,我们变成了居家适用男或居家适用女,我们都成了宅居习性的生物,对世界的好奇与渴望还不如完达山1号。

这个夏天,我大多数时候是待在家里,突然想起来,似乎今年就没有听到过知了鸣叫。我试着去分析下原因,是不是我们囿于钢筋水泥,离开自然很久了,连它们也不愿意和我们这种神经病共处一个夏天了?

知了大抵是没有智慧的,也没有什么心计,只有生存的本能,但它们或许也不想像我们一样萎缩,而只会凭借生命的本能去快活吧。

知了不知哪去了,但是朋友圈里依然可以看见知了。人们转发着令人讨厌和血脉贲张的消息,总要点评几句。我所注意到的变化是,一开始朋友们的发言都还一本正经,渐渐地越来越阴阳怪气,再然后是分不清是正话还是反话,最后就是仅仅一个表情,似乎就倾泻了满屏的情绪。

我们对自己想说的话做尽可能的阉割,或者逐渐失去想说的欲望,干脆非必要不说话。

有时候我就在想,我可以重新做人吗?做一个没有智能手机的人吗?

似乎不被允许。我立刻会面临这样的指责:你是老人吗?你智力有问题吗?为什么不用智能手机?大家都用就你不用?就你搞特殊?显得你了?你不用多不方便啊,我们多不方便啊。

但我真的没感觉到方便。最近出了一趟门,时刻充满了智能手机带来的焦虑。总在想,如果没有这玩意儿,那些方方正正、关关卡卡是不是就不存在了?

这世界有没有一些人,他们是正常人,不会也根本不用智能手机?我想也是有的吧,只不过他们作为一种少数,淹没在庞大的集体叙事中。

我知道,这个时候肯定有人骂我,你知道麻烦你还出门,你不自找的吗?

但是,想爬出洞口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一种动物的本能啊,是土拨鼠的日常啊。人生能有多长时间的特殊时期呢?

我突然想到一篇正能量鼻祖文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如果我只剩下了三天,我会用来做什么呢?总不会趴在窗沿发呆,没有一点脾气地等待着死神先生吧。我会有拉开门把手的勇气吗?

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一位朋友,结果他不假思索地回复我:

当然是做HS呀!三天不就超过72小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