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及其增速,从2005年开始,除了个别特殊年份外,整体来说行业规模增速在逐步放缓,同比增速从40%多降到现在2-3%左右。其中,我们可以看到,16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水岭,16年之前行业复合增速9.7%,16之后降到2.6%,主要是因为15年全国开启降库存模式,尤其是棚改货币化安置极大的刺激了房地产市场规模上涨,正常来讲在15年之前规模增速基本在8-10%上下,因为15年的刺激,16年一下子增速达22%。连续五年增速放缓,行业规模已经见顶了,后续大概率是要从高位掉下来。行业规模的下行,意味着蛋糕将越来越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的情况下,济南国企竟然放了一个大招;济南城市发展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9月3日发布的文章显示,按照济南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8月31日,济南城市发展集团所属济南城市发展集团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南城发”)发布招标公告,在济南市区(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高新区)范围内收购存量房源用于租赁储备住房。各招标公告均表示招标规模为3000套商品房,分批实施。而据大众报业·齐鲁壹点报道,记者了解到,招标房源应为市内六区共3000套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是9000套,还是3000套,如此庞大的吞咽能力还是惊呆了网友。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成交量持续下滑的背景下,济南城发这一大手笔豪购之举,引发网友不少猜测,“国家队”下场就救得了楼市吗?

这或许就是有网友所理解的,国企下场大量购房,是不是意味着托市?与之前一些地方纷纷出台的“劝购”政策相比,济南城发此举更像是政府通过国企出手“接盘”。从政策层面看,既能满足租赁储备的诉求,也能以实际行动去库存,或可视为稳楼市的一记先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品房销售滞缓,根源在于市场弥漫着的观望情绪。也因此,国企下场收购,可能是先手,却未必一定是妙手。

一方面,国企大量购买房源,消化供给,无异于让全民为不健康的楼市买单,合法性存疑,也与市场化的原则有所偏离。人们担心的是,一旦地方政府形成了自己买地、发债建设、自己购买的内循环,会破坏市场规则,引发公平性焦虑。

果如此,这样的内循环,事实上也无助于纾解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建设用地来增加财政收入的意愿。左手卖地,右手卖房,改稻为桑,两难无解。

另一方面,即便是合理买房,也应该事先有明确的用途去向,以租赁储备而言,也该说清楚是什么项目、哪些人群能够享受、大的政策方向如何等等,不能只说些让普通人看不明白的宏大话语。

此次济南城发购房要求很具体,条件也很高:布局合理、配套完善、手续齐全、保障品质;优先收购知名房企的高质量项目;原则上须为整栋未出售的商品住宅或公寓,可实现封闭管理,整院优先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诉求看上去似乎也不太像是为了未来廉租用的,倒是更像在为国企等单位自购“自成一体”的住房。

地方政府当然对国企有约束力,但一定要厘清,国企是要向民众负责的。如此体量巨大的投资行为,绝不能随意而为。至少在目前,一般民众仍很难实现对国企的有效监督,那么,如果将来这些房子又成为了职工的福利,甚至成为与其他单位机构利益输送的筹码,又将如何?这些疑问,还是希望接下来能够得到解答。

目的何在,难以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