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海市公安局海城分局经过缜密侦查与循线追踪深挖,成功捣毁25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窝点,抓获非法获取或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嫌疑人145人,提取电子版个人信息50多万条。

今年7月初,海城公安分局一民警接到多家装修公司的自荐电话。出于职业的警觉,他意识到个人信息可能被泄露,便将计就计与“业务员”拉家常。果不其然,他发现海城区某装修公司为拓展业务、提升业绩,长期与相关行业及个人购买、交换客户信息,在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装饰装修等行业形成了以“公民个人信息共享”的黑色产业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城公安分局指令城东刑侦大队牵头负责,从相关警种抽调警力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8月20日晚,海城公安分局组织警力展开统一收网行动,抓获10名嫌疑人。

在办案过程中,专案民警边审讯、边深挖、边抓捕,以实现“端窝点、挖团伙、断链条”的目标,进一步扩大“百日行动”战果。截至9月5日晚11时,该分局共捣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窝点25个,抓获非法获取和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嫌疑人145人,其中有2人是“内鬼”,查扣涉案电脑30台、手机164部,扣押印有个人信息的纸质文档120余页,提取电子版个人信息50多万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犯罪嫌疑人陈某供述,他利用在某中心工作的便利,多批次筛选整理公民个人房产信息,每条信息以2-5元不等的价格打包出售,以此牟利。犯罪嫌疑人杨某也曾在该中心上班,熟悉相关工作流程,他跳槽入职某房产公司后,就对曾经的同事展开围猎,以非法贩卖公民个人信息获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办案民警介绍,部分嫌疑人是装修公司的老板。他们或通过向2名“内鬼”收购业主房屋信息,或以非法途径获取特定人员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分发给业务员,由业务员通过拨打电话、加微信等方式招揽客户装修房子。多名业务员坦白,各公司面向的目标客户有所区别,但存在业务往来。为了更好地提升业绩,他们会定期交换客户信息,以达到招揽更多客户的目的。

目前,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陈某、杨某等145名涉案人员已被海城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侦查中。

记者/麦月 通讯员/李德伟 李欢

图片来源:市公安局海城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