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是超财经原创作品

问:直播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

答:最精彩的内容永远都在互动和弹幕里。

这个关于直播内容的段子用来形容今天京东双11招商大会似乎也算恰如其分。

01 “不明觉厉”的“互联网黑话”

虽然还有两个多月才到双11,但为期两年的京东招商大会已经开始隆重召开了,作为双11前吸引商家参与的一次重要会议,京东这次招商会参与的人员级别很高,宣讲内容也很丰富:京东零售集团CEO辛利军和一众副总裁、中心负责人和事业部负责人均悉数登场,从过去的成绩讲到今年的目标,从经营策略讲到促销政策,还有客服、物流、营销等各个条线的思路和政策,三个篇章的17场演讲几乎覆盖了方方面面。

虽然讲的很全面,说的很动听,奈何听会的商家和网友却似乎并不买账,从一开始直到最后结束,互动区的评论和弹幕不断“翻车”,这些留言有些虽然有调侃的成分,但从内容来看更多的是中小商家对于京东所谓“促销支持”和“商家帮扶”的一种真实“吐槽”。

辛利军在开场致辞中说,”今年的京东双11将继续升级开放,为商家提供全场域流量服务、全链路成长服务、全渠道商业机会”。

说实话,全场域流量服务、全链路成长服务和全渠道商业机会这三个词对仗还算工整,但真明白这是啥东西的人好像真不太多,此外,“三级火箭驱动、货店分层、跨店权益、多域互动”这些让人不明觉厉的“词汇”也使得评论区里一片哀嚎,“这是中国话吗?”、“单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就都不明白了”、“谁能告诉我他说的是啥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场京东招商大会的直播,就像是做了一次互联网“黑话”的洗礼,一个个不明觉厉的词和一个个闪着“居高临下”光芒的排比句充斥在整个PPT的关键部分,有网友说“京东的这场发布会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用一堆不明白的词解释另一堆不明白的词”。

02“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不过,如果听不明白就简单地下结论说是大公司病和高高在上的官僚习气可能也并不准确。就像“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也许你也“永远无法让一个故意让你听不懂的人说明白的话”。

弹幕里不断有人在问“能不能直接说优惠,能不能直接就说什么政策?”然而,宣讲者仍然是从原理到思路,从思路到措施,从措施到制度,再从制度到规划,就是没有具体的落地方案。

对于这种“迂回不前”、“围而不攻”的宣讲方式,有人就在弹幕里给出了解释:“听不懂就对了,听懂了,操作了还没提升 不就(是)官方得(的)问题了吗?”

也有人在说“次次宣讲的内容都差不多 只是改了说话而已”,“感觉智商被按在地上摩擦”。

在对商家服务环境改善和服务内容升级环节,京东平台规则部的负责人对于规则的调整做了解释,他虽然表示在接到了商家的反馈后非常重视,然而在商家意见最大的投诉审核方面却毫无动静,虽然弹幕中一直有人在刷

“中差评投诉审核太差了,明明是客户的无理由中差评就是审核不通过”、

“麻烦把商品质量等级系统优化下吧!!!”

从京东公布的流量扶持以及直播推广来看,更多的是在强调商家要顺应平台的规则。在平台的规则下运营本来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在流量中心化的前提下,中小商家更难形成品牌积淀,以购买流量的“输血式”营销长久下去确实只能让广大的中小商家over.

对于一些所谓为商家考虑而制定的促销政策和流量玩法,也让很多中小商家直呼行不通。

“还是那句话:大商家活动,小商家眼馋”、“小商家玩不起来”、“小商家不用看了”。

03 这届商家不好“忽悠”

按常规套路,这种招商会除了讲政策和规则以外,“秀肌肉”式的讲业绩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这当然可以理解,要给合作伙伴这些商家们以信心。然而搞笑的是,京东的讲业绩也在评论区被用户diss。

京东副总裁在宣讲中重点使用了下单金额这个概念,在他的演讲PPT中,关于京东双11下单金额从2017年的1271亿元上涨到2021年的3491亿元。这个数据的出现瞬间激发了评论区里的人气:

“下单金额,哈哈”、“下单金额,这不是随便可控吗”、“咋做出来的心里没数吗?”、“离谱了”、“数据哪里来的”、“自己说梦话呢”……还有人直接在评论区说“全是刷的”,

更有人进一步说,“不吹,咋能忽悠更多商家来啊,吃啥啊他们”。还有人现身说法“忽悠入仓,不入仓卖不动,入仓也卖不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不怪商家对数据的质疑,最有代表性的营收和利润情况却并没有被重点拿出来说。

按照京东刚刚公布的2022年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京东集团的净利润13.9亿元,不仅与2020年上半年高达175.2亿元净利润的辉煌相比差距甚远,就连同比2021年的净利润水平都下降了68.6%。

更严重的是,对于旧流量的过度重复使用不仅使对客户的促销政策越来越卷,为了保利润,对于商家的政策也越来越卷。

看起来,这届的商家不太好忽悠了,在平台上倾注了大量精力的商家赚不到钱就看不到希望,只靠堆砌华丽词汇的空洞宣传和全是为了平台方利益考虑的营销逻辑,这种越来越卷的模式和政策似乎已经越来越不被认可了。

对于京东来说,在增长乏力、商家经营困难的情况下,评论区的翻车可能并不是偶然现象,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就算是业务模式翻车也不是太奇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