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高祖刘邦在建立汉朝后有没有对功臣“鸟尽弓藏”一直以来都争论不休。一派观点认为刘邦杀了颍川侯利几、燕王臧荼、韩王信、淮阴侯韩信、赵相陈豨、淮南王英布以及梁王彭越等开国功臣,下狱了相国萧何,临死前还要杀死樊哙,是不折不扣的过河拆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也有人认为,这些人被杀其实和刘邦关系不大,甚至根本不算是刘邦的“功臣”。燕王臧荼、韩王信、淮阴侯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燕王卢绾这些人都是异姓诸侯王,他们的存在是汉朝中央的威胁,根本就不是刘邦的臣子,而是盟友关系,况且韩信、彭越还是死于吕后之手。至于颍川侯利几、赵相陈豨、淮南王英布都是造反,被杀是理所当然的下场。而真正的功臣集团,萧何、曹参、周勃、王陵、陈平、夏侯婴、灌婴等人,刘邦并没有对他们怎么样。

其实,刘邦有没有亏待功臣,还要从刘邦自己的态度上看。在刘邦的心目中,臣子与臣子也是不一样的。在刘邦心里,周勃、曹参、陈平、灌婴、夏侯婴、樊哙这些人根本不是功臣,而是功狗——意思就是说,有没有这些人帮忙都无所谓,换个其他什么人来也一样,自己照样可以得到天下。反倒是他们这些吹箫、赶车、杀猪的贩夫走卒,是因为抱上了自己的大腿,这才有了今日的荣华富贵,列土封侯。

高帝曰:知猎狗乎?群臣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换句话说,在刘邦心中,真正对他成大事有帮助的人其实并不多,大多数的都是些可替代性极强的“功狗”,只有少数“功臣”。这些人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是“镇国抚民,给饷馈,不绝粮道”的萧何;是“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是“天下猛将也,善用兵”的英布,是“彭王壮士”的彭越,寥寥数人而已。这几个人,才是帮助自己击败项羽,定鼎天下的功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英布起兵造反后,刘邦还疑惑不解的当面问英布:何苦要造反呢?刘邦不知道,当英布看到彭越被吕后剁成肉酱送来后,直接就被吓得造反了。

刘邦出征陈豨回来后,听说韩信的死讯,他的反应是“既喜且怜之”。喜的是韩信是刘邦最忌惮的人,他的军事才干实在是过于出类拔萃了,他死了刘邦终于没有后顾之忧了。怜的则是这样一个天才人物,却死于吕后的阴谋中。刘邦是完全不会相信韩信会造反的,当年韩信手握数十万兵马、坐拥齐地楚地都不造反,如今一个长安里的区区淮阴侯却要造反?

那刘邦想不想杀韩信呢,吕后是不是在刘邦的默许下行事呢?很可能并不是,这是吕后的独走行为。吕后为人坚忍,她很早就看出来了刘邦已经不喜欢自己和儿子刘盈,关爱全在戚夫人和刘如意身上。刘邦本人可能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都是自己的老婆儿子,可在吕后眼里,刘邦是要动摇自己和儿子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吕后就开始谋划分化拉拢刘邦的势力。张良划策让太子刘盈请出了刘邦仰慕已久却请不动的商山四皓,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位置。相国萧何又是自污、又是服软,最后干脆骗韩信入宫,彻底转向了吕后。那为什么韩信偏偏会被吕后所杀呢?很可能就是因为韩信拒绝了吕后的拉拢。

这时回头再看刘邦认可的三大功臣与两位异姓诸侯王,张良和萧何投靠了吕后,韩信、彭越、英布都被吕后害死。很明显这是吕后故意在瓦解分化刘邦的势力,将其中最强大的股肱之臣消灭。

另外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卢绾,他是刘邦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关系极为亲密,就是谋反后依然相信自己能与刘邦谢罪和解。可当他一听说刘邦已死,吕后执政,立刻头也不回地跑到匈奴了。至于刘邦临死前想杀樊哙,也是担心樊哙作为吕后的妹夫,会对自己的刘氏子孙不利。

所以说,刘邦其实并没有亏待过自己的功臣。刘邦作为皇帝,对于有才干的臣子确实有所顾忌担忧,但却是吕后把这个担心变成了屠刀,挑唆制造了君臣矛盾,最后的结果也算是求仁得仁了。刘邦自己的爱妾戚夫人被做成人彘、最喜欢的儿子刘如意七窍流血而死,继承人刘盈绝嗣。吕后自己的儿子刘盈绝嗣,娘家吕氏一族被灭族,汉朝皇位落到了代王刘恒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