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叫作“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是说姜维北伐之时,蜀国能征善战的大将都没了,因此让年近八十的廖化当先锋。

虽然这句话并非出自正史,但是因为恰到好处地形容了蜀国后期将才凋零的尴尬场面而成为典故。

在刘备统治时期,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蜀国耳熟能详的大将很多,包括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等人,关于三国名将排行,民间有说法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如此来看,前六名将,蜀国独占四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多的猛将,为何到后蜀国时代,竟然凋零到要让廖化这样的大爷打前阵呢?

其实,严格说起来,诸葛亮对这一局面起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要说他没有培养良将之功,光是他直接和间接杀死的武将就有刘封、马谡、魏延,被其打压的武将有李严。

先说刘备的义子刘封,史载刘封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刘备打下益州后,任命刘封为副军中郎将。

公元218年,刘封跟随刘备进攻汉中,曹操率领大军来援,刘封作为先锋向曹操挑战,曹操气得破口大骂:“卖鞋的小子,只会叫你的假儿子来挡你家太公么!”

后来曹操僵持不下,不得已撤出汉中,刘备彻底占领汉中全境,随即又派孟达攻占房陵郡和上庸郡,刘备担心孟达难以取胜,因此派刘封南下统领孟达的军队,打下上庸,刘封被升为副军将军。

刘封因此很受刘备的信任,但是在关羽北伐曹魏时,曾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都以上庸三郡刚刚占领,不敢轻易离开为由拒绝,关于战败后,刘备因此怪罪刘封和孟达两人。

孟达被猜忌,又与刘封不和,于是率领部曲投降曹魏,曹丕见状就派夏侯尚和徐晃帮助孟达袭取上庸三郡,孟达写信给刘封,劝刘封投降,被刘封拒绝,不久刘封被击败,撤回成都。

刘备责备刘封不援助关羽,致使关羽兵败,欺凌孟达,致使孟达叛变,上庸三郡丢失,诸葛亮考虑到刘封刚烈勇猛,在刘备死后难以驾驭,于是劝说刘备赐死刘封,这时刘封叹气说:“我后悔不听孟达的话。”

刘备在次年就要举倾国之力发动对东吴的打击,此时杀掉刘封难道不是自断臂膀的行为吗?

夷陵之战后,蜀国一败涂地,刘备也一病不起,在白帝托孤时,看到诸葛亮身旁的马谡后,悄悄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

但是诸葛亮不以为然,依然十分器重马谡,经常在一起讨论军事谋略,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讨伐雍闿,马谡建议诸葛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深受诸葛亮的欣赏,顺利平定南方叛乱。

公元228年,诸葛亮准备出兵北伐,因为刘备刚死不久,蜀国南部又时常有叛乱,魏国压根就没有准备。

这正是出其不意的一次进攻,当时魏延建议说:“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对于这个颇为冒险的建议(也就是子午谷奇谋),诸葛亮没有采纳,而是采取以赵云、邓芝作为疑军,占据箕谷,自己则亲率蜀军主力,突袭祁山,从陇右发动进攻。

在命令先锋大将时,大家都应该让久经战阵的魏延、吴壹的大将,但是诸葛亮却力排众议,破格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各军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魏得知蜀汉的军事意图后,立即派大将张郃总督各路军马在街亭阻挡马谡,马谡把部队驻扎在山顶,想要背水一战,以鼓舞士气,在被张郃断了水源后,蜀汉军心大乱,张郃趁机进攻,马谡大败。

因诸葛亮进攻没有落脚据点,只好宣布撤军,蜀汉自此措施北伐的最佳时机。

随后就发生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将北伐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到马谡的身上。

马谡确实有一点纸上谈兵的味道,所以他的身份是参军,然而诸葛亮认为他有本事,力排众议让他当先锋,这不是典型的扯淡吗?

其实,马谡确实是有点本事的,但是却没有多少实战经验,假如诸葛亮能够多加栽培,将来很有可能成为一员良将。

诸葛亮回到成都在上疏中提及蜀汉军队在总结街亭、箕谷两战的失利原因时说:“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

马谡死后,诸葛亮亲自前往吊丧,为他痛哭流涕,安抚他的子女,如同以前一样照顾他们。

除了刘封与马谡外,魏延也算是诸葛亮间接杀掉的大将,魏延是一位严重被低估的三国名将,因为作战有功,刘备在打下汉中后就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

当刘备问魏延如何防守汉中,魏延大胆地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什么意思,就是曹操来十万以下,必须给他全歼了,事实是,魏延驻守汉中多年,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但是诸葛亮对魏延似乎总有芥蒂,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忧虑成疾,于是准备安排后事,到这个时候,诸葛亮能用的人已经不多,他的计划应该让姜维作自己的接班人。

但是姜维是策反过来的,根部正,苗不红,资历也浅,很难服众,于是诸葛亮打算让杨仪、费祎两人当他政治上的接班人,让姜维担任军事上的接班人。

这个安排是诸葛亮生前召开的最后一次秘密会议时定下来的,问题是他忽略了一个人,那就是魏延,以魏延当时在蜀汉军中的地位,应该是仅次于诸葛亮的二号人物。

但是诸葛亮却把魏延排除在外,只给他一个命令,让他负责断后,并且下达命令,如果魏延不听命令,就不管他了。

魏延当时的想法可跟诸葛亮不一样,魏延认为现在北伐形势一片大好,你个诸葛老匹夫死了,我魏延照样能打。

但是诸葛亮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反而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了杨仪,这是典型的让三号或者四号来指挥二号。

为争夺军事指挥权,诸葛亮刚死,魏延就与杨仪大打出手,杨仪取得胜利,魏延被夷灭三族。

比较尴尬的是,杨仪背负骂名斩杀魏延后,却发现诸葛亮另有遗嘱,让蒋琬当自己的政治接班人,杨仪被边缘化后,闷闷不乐,还跟别人说:“早知道是这样,当初不如投靠魏国了。”

费祎得知后,立刻上报朝廷,杨仪在忧惧之下被迫自杀。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将自己逝世后的所有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真实的历史上,却是一盘散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