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女儿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人,哪怕是我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无数人家破人亡,也涌现了无数舍己为人的英雄事迹,然而有一个人却因为自己在地震来临时的自私行为,受到口诛笔伐,他叫范美忠,但那场地震之后,他有了另一个名字“范跑跑”。

地震

当时那场地震发生的时候,没有人想到会那么激烈,而范美忠正带着学生在上课,讲的是《红楼梦》。

在意识到地震可能级别很高,造成房屋倒塌的时候,范美忠第一时间冲出了教室,也是第一个到达操场上的,之后是一个外教。

过了一会,学生们才跑了出来,而范美忠很奇怪地问他们:“你们怎么不出来?”

而学生们也很郁闷,他们说:“范老师你自己就跑了,也没有叫下我们,我们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后来有人将这件事发到了网上,有人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范跑跑”,相较于不断涌现的为了学生舍生忘死的事迹,范美忠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了口诛笔伐的对象。

如果是个“正常”的人,他也许会道歉,会辩解,毕竟当时学校的学生并没有因此受伤,而人在紧急情况下,只顾自己逃跑也可以理解,但是他却做了一件更加“天怒人怨”的事。

辩解

2008年5月22日,就在地震过去十天之后,范美忠写下了《那一刻地动山摇》,关于地震的回忆录。

然而在这篇文章里,他并没有为自己的行为忏悔,也没有去解释,相反,他一再重申自己行为的正确性,并且对于传统的师德有着一定的摒弃之心。

在范美忠看来,自己的学生十几岁了,应该有自我保护能力了,如果因此而受伤,那是自己不够成熟。

而对于自己的行为,他也有一个定位,就是他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而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

甚至他还说出了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只有他的女儿才可能让他考虑牺牲自我,而其他人,哪怕是他的母亲也不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是教师,又是知识分子,而且在当时那种环境下,他的发言引起了很大的风波,无数人对他进行责问乃至谩骂。

有媒体将他请到了电视台进行采访,说是采访不如说是找一群人来进行当面的责问,然而范美忠却并没有认输,自始至终,他都坚持教师并没有为学生自我牺牲的义务。

其实在一片倒的否定中,也有个别为他发声的,认为他的行为不过是人在危急情况下的正常反应,然而只要一出声,很快就被当作“同党”,一起“讨伐”了。

惩罚

对于范美忠,虽然责骂的人很多,也很有底气,然而并没有法律上的依据来对他进行惩罚,最后有人提出吊销他的教师资格证。

然而有意思的是,范美忠其实并没有教师资格证,所以这样的处罚并没有实际落实。

也有人提出要学校开除他,然而在他任教的都江堰市光亚学校,校长卿光亚并没有同意,他说:“范美忠热爱教师职业,学生评价很高,自己不会开除因言获罪的人。”

在大地震中,光亚学校正是因为校长在建校之初,对于工程质量的严格把关,才使得教学楼没有一处坍塌,学生没有一人受伤。

然而最后迫于舆论压力,范美忠还是离开了学校,只不过这是他个人的选择,并不代表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相较于范美忠的言论,很多人都不满意这样的结果,或者说他们看不惯有着这样想法和言论的人活得那么好,于是他们开始去“挖掘”他的生活和过去。

有人给范美忠的妻子发消息,质问她怎么会跟这样的男人在一起,连自己母亲都不管的人,怎么可能给她幸福。

然而,在范美忠陷入舆论漩涡的时候,妻子却恰恰是他最坚强的后盾,她并没有因为此事而责怪他。

妻子表示,跟范美忠在一起很幸福,两个人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各自坐在书桌的两边,看着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十分安静和温馨。

没有从妻子这找到突破口,有人又扒出来他的学历,竟然是北大历史系毕业,北大竟然培育出了这样的人。

2008年6月18日,北大历史系做出了回应,系领导王春梅说,范美忠在北大的表现一直就不好,北大以他为耻。

其实北大很可能也一直憋着一口气在,因为范美忠在北大上学期间,就把历史系的教授们“骂”了个遍,他写了一篇《评北大历史系诸君》,对历史系的各个教师进行了不太“和善”的点评。

对范美忠口诛笔伐之后,很多人也很好奇,或者说他们希望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关于范美忠这样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只是可惜,当对他深度“人肉”之后,人们才发现,他的人生经历,甚至有些励志。

成长

范美忠出生于四川隆昌县,家境贫困,兄弟姐妹众多,他一共有四个哥哥,一个姐姐,而作为最小的孩子,他并没有其他家庭的那种受宠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因就是他的父亲是一个赌徒,而且嗜好喝酒,不仅如此,父亲喝多了之后,还会打母亲,在这个时候,几个孩子都吓得躲在一边。

只有最小的范美忠,总是站出来为母亲说话,为此,他没有少受父亲的殴打,但是他从来不认错。

在贫困和暴力环境下长大的范美忠,并没有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的人,他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反抗,不屈服,锱铢必较。

1992年,范美忠收到了北大历史系的通知书,离开家庭的他,并没有感受到自由,反而陷入了另一种困境。

大学与他想象的并不同,而他也时常感到来自权威和专家的压迫感,这让酷爱读书,又喜欢自我思考的范美忠觉得很是压抑,他说:“大学生活让我意识到,12年来,我一直是一个被愚弄的傻瓜。”

从此范美忠走上了自我学习,自我思索答案的路,对于四书五经经典名作,他能随手拈来,但是他又一面以一种“反叛者”的姿态,来贯彻着自己的教学理念。

毕业后,因为有着北大的光环,他的就业并不难,难的是维持,因为他在课堂上的一些言论,他在领导面前的桀骜不驯,让他每一份工作都不能持续多久。

直到后来,他来到了光亚学校,教IB课程,所谓的IB课程,指的就是国际文凭组织为全球学生开的从幼儿园到大学预科的课程。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一些有钱人家给孩子进行的“素质教育”,以后留学或者是培养个人素养,并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

在这里,范美忠的特长得到了发挥,他可以自由解读那些名人著作,也可以贯彻自己的教育理念,而且没有那么复杂的人情世故。

事情发生后,范美忠因为自己的言论被众人“讨伐”,虽然学校、学生、家人都站在了他这一边,但是他最后还是辞掉了工作。

谈到自己当初写那篇引起轩然大波文章的初衷,范美忠是这么说的:

“因为我打开电视,看到的全是‘感动’、‘英雄’,我觉得很奇怪,第一媒体本身应该是反映真相,让我们了解真相,这是使事情得到改进的前提,然后是批判,宣传感动不是你媒体的功能和职责。”

然而无论他如何解释,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就像是一叶扁舟,面对着滔天巨浪,也许人们在他身上发泄的,不光是对他个人的否定,还有对这场灾难的愤恨。

如今,14年过去了,偶尔还是有人会提到范美忠,还是用的那个流传很广的外号“范跑跑”。

但舆论也有了一些变化,甚至出现了一些当初报道的记者,给他道歉的传言,当然传言毕竟是传言,道歉的也只是那一两个。

对于很多人来说,他的行为,他的言论,仍然是不被这个社会所认可的,而有些人还是希望他过得不好。

但实际上,他过得并不差,后来更是自己开了一个培训班,按照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大山里施教,他的女儿是第一个学生,后来又有更多的家长把孩子送过来。

生活上,因为家中人口的增加,他从原来的两室一厅搬了出来,住到了四室两厅的大房子,一家几口,和和睦睦。

也许相对于当初的舆论风波,相对于当初的口诛笔伐,范美忠是“自私”的,他自私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私的过好自己的生活,而关于他的争论,留给了别人,留给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