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气温下降,不少人被暑气逼退的食欲逐渐恢复了过来,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开启“贴秋膘”模式,以应对逐渐转冷的天气了?

别急,你可能并非适合贴秋膘,甚至还要“刮刮膘”!这些秋季养生误区,小心别踩了!

误区之“贴秋膘”

古代夏天炎热,有的人吃不下饭,体重变轻;等“苦夏”过后,天气转凉,胃口好起来了,人们就想把丢掉的体重补回来,所以多吃大鱼大肉,久而久之就有了贴秋膘的俗语。

不过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很少有“苦夏”现象了,所以秋天不必刻意贴膘。对于一些偏胖的人来说,反而还要“刮刮膘”。

不过呢,身体瘦弱的人,此时还是可以适当进补的。最好吃营养高而且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鱼虾、禽蛋、瘦肉等。

一般人此时应该贴的是精气神,以补气血为主,吃一些猪皮、鸡爪、山药、扁豆、莲子、茯苓等清补之品。

误区之“春捂秋冻”

“秋冻”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体慢慢适应降低的气温,为将来的寒冬做准备。一般15℃-20℃时可以适当少穿,不过这不适合所有人:

“ 秋冻”禁忌人群:

心脑血管病人:多变的天气会让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严重会导致心绞痛、心肌梗塞等,还可能使血管脆裂发生中风。

哮喘、支气管炎病人:这种疾病主要一点就是不能感冒,他们对气温、湿度变化极敏感,一旦着凉抵抗力下降,就容易被病菌病毒侵入。因此保暖很重要。

胃病病人:胃肠道对冷的刺激很敏感,防护不当就会使旧病复发。

老寒腿病人:膝关节常有疼痛、肿胀,上下楼或下蹲时加剧,这些人从秋天就得注意腿部保暖。

体寒的女性:尤其是一到冬季就手脚冰凉、小腹寒冷的女性,秋季务必要保暖,避免被宫寒、月经不调等侵扰。

这四个关键部位不能冻:

脚:脚寒则全身寒,病邪会乘虚而入。

头:头为“诸阳之汇”,入秋后要戴帽子,洗头及时吹干。

肚脐:肚脐比较薄弱,被侵袭后,小孩易腹泻,女性易痛经。

肩颈:肩颈疼痛者此时更要注意肩部保暖。

误区之“秋瓜坏肚”

有人认为到了秋天最好就不要吃西瓜、香瓜、哈密瓜、茄子这些非时令蔬果了,因为会导致腹泻等问题。

不过这是因为以前人们运输、存储果蔬的方式落后,过程中存在变质、腐烂等问题,吃了确实对身体不好,所以才产生了“秋瓜坏肚、秋败茄子胜毒药”的俗语。

但现在技术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很好地运输、保存从别的地方运过来的新鲜蔬果了,所以可以放心食用非时令果蔬。不过体质偏虚的人、老人等,还是尽量少吃寒凉性瓜果。

误区之“秋不食姜”

俗话说:“一年之内,秋不食姜”。秋日较燥,姜辛性热,多食易伤阴。

不过秋季并非一点姜都不能吃,关键是不能多食。有寒性疾病的人,秋季受凉加剧咳嗽、腹痛,此时可以喝点热的生姜汤,来温肺暖胃、散寒止咳。

我国民间养生文化特别丰富,有“民间单方气死名医”的说法。不过有些我们还是要辩证看待,不能不顾个人具体体质,一味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