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刘俏言 图片源自各高校官微

2022年的开学典礼,一场高校送给新生们的集体成人仪式,依旧充满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大学2022年开学典礼上,学生唱《孤勇者》

年轻的大学生穿着T恤在舞台上唱《孤勇者》,大学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给予新生谆谆教导,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们站在同一个礼堂里畅想关于未来的四年……每年九月,相似的一幕幕都会上演,但并不妨碍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一场场仪式上,为某些瞬间热泪盈眶。

疫情已走入第三年,有大学生遗憾于没能以一个毕业典礼结束这四年的生活,也有学生对今年能够顺利举行开学典礼的新生羡慕不已。有太多意外和猝不及防,能够完整地举办完一场仪式,已是磕绊中能够触碰到的幸福。

校长发言仍是今年诸多高校开学典礼上的重头戏,有校长讲起过去的故事,有校长列出历年的数据,归根结底,他们希望未来这四年,学生们可以在大学生活中,学会如何成人、做人。

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知识?

中国计量大学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讲立德,讲特色,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谈学习。

高考之前,知识或多或少是为了考试服务,学习有限的科目,在规定时间内交上作业,和一群人泡在同一个教室里,没人可以明目张胆把手机带进教室,聊天要靠传纸条,打饭要看食堂阿姨的心情。彼时加之于身的大部分压力是学习和考试,为了这个目标,许多“无用的知识”或多或少被无视。

“熬过高考,就好了。”当学生们秉持这样的观念,又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大学的知识呢?计量大学的校长徐江荣就在全校新生的“开学第一课”上,用最直白的方式告诉大家——“上了大学就轻松了”,这是对大学学习的一个严重误判。

中国计量大学徐江荣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讲话

“‘轻松’有一定的原因,因为大学学习是开放式的,没有‘在线约束’,比如班主任现场督学、大强度的作业提交、父母的监督等;大学学习只有阶段性激励和警示,比如期末成绩单、奖学金评定、学业警告等。大学学习是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与‘在线约束’相矛盾,大学学习的首要任务是纠正以寻求标准答案为目的的应试学习方式,最终目标是形成每个个体获取知识的模式、知识应用的经验和创新知识的方法。”徐江荣说。

考试题目或许有标准答案,而学习知识却并非只为“标准答案”,而是从知识中汲取更广袤的思想。今年在浙江大学读大二的赵予,在读徐江荣校长的开学讲话时,想起自己在开学典礼时也听过类似的嘱托,“去年的开学典礼,我们是在操场上穿着雨衣,顶着小雨参加的,我其实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紫金港的东操场灯光亮到深夜,校长和老师们和我们一样穿着透明雨衣,完成了这场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浙江大学开学典礼在雨中进行

2021年浙江大学开学典礼在雨中进行

一年的大学生涯,让赵予重新意识到校长们当时在开学典礼上所说,这确实是踏实的一课。“在思想道德修养和中国历史纲要这种基础课上,老师们所讲,和高中时以做题为导向的传授完全不同,它更多的是用更辩证的思维去分析,去讨论,我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发表和展示观点,也让我成为了看问题更理性的人。”赵予说。

大学学习,考验的是自制力和主动求学的好奇心。赵予在大一时选修了法国近代史、中国音乐简史、高尔夫等课程,这些在他成年之前“于考试无用”的知识,当下让他觉得自己成为了更加完整的人。

这正是开学典礼上,那些谆谆教导和期盼所希望的——或许彼时正在听的学生们不明觉厉,可回首大学时经历的种种教育,便能品出其背后的殷切期盼。

我们该以什么态度面对生活?

和中国计量大学的校长讲话一同火起来的,还有北京大学开学典礼上的一曲《孤勇者》。

9月4日,在北京大学开学典礼上,艺术学院学长对唱《孤勇者》。网友感叹:长得帅就算了,唱歌还这么好听;唱歌好听也就算了,关键还是学霸!

这首风靡在大街小巷孩童嘴里的流行歌曲,从大学生口中唱出,又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面对不确定的生活,大学生是否仍能保持初心,用一腔孤勇去面对种种打击和挫折。

这和北京大学此次开学典礼致辞中提到的“在每一次困难和挑战中磨练志气、骨气、底气”相互映衬。副校长龚旗煌,用四个故事,讲出了自己对学生们的四个期盼。在讲起王亚平的“飞天”故事,龚旗煌说,“我们也有不少新同学克服种种困难,战胜了疫情冲击等挑战,以顽强的毅力追逐梦想,不仅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还成为生活的强者。希望大家今后不论遇到任何挫折,都要不畏艰难、勇毅前行。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春宝贵,疫情占了三年。大学生们上课的方式、点外卖的习惯,和说走就走的勇气,都被疫情悄然改变。但在困境中互相加油打气,在阳台上弹吉他,在校园里办橄榄球比赛,在深夜的图书馆留下数次打卡记录,这些都展示了学生们对生活的热枕和不灭的热情。

在北大开学典礼舞台上唱歌的两位大学生,自信、阳光、朝气蓬勃,视频下的评论里,也不乏有人回忆起自己的大学时的样子。有人说,在被疫情包围的这几年,能保持热枕和向上,是时代给予大学生的偏爱,在大学里,他们可以暂时忘却生活的苦恼和未来的压力,专心钻研,不失为青春中最为宝贵的四年。

大学生可以选择被时代裹挟,也可以选择拥抱这个时代。在今年西湖大学本科生开学典礼上,校长施一公在《大学之大,何以为大》的主题发言中讲道——

“每一代人身上,都会带有时代的鲜明烙印;但作为个人是被动地被裹挟,还是主动地去引领,将决定最终截然不同的人生。如何把握时代的节奏,如何在时代的变奏曲中唱出清越的雏凤之声?我想首先应当知中国、爱中国。与此同时,还要看世界、懂世界。”

“大学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连结融合多元文化的空间。学校将为你们创造跨文化交流的环境和机会:在这里你会遇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老师和学长,今后你还会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大学去学习、实践,希望你们能够利用这些机会,从容自信地平视这个世界,倾听不同文化的声音、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尊重和欣赏世界的多样性,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而努力。”

施一公校长在西湖大学首届本科生开学典礼上致辞

这是施一公给予这届学生的厚望,也是数个大学校长对新生的期盼。每年九月开学季,总有新的一批学生在这样的仪式下正式宣告迈入大学生活,此时此刻犹如彼时彼刻,没有人永远是大学生,而总有人正在成为大学生,学好这宝贵的“开学第一课”,不仅是新生们的必经之路,也会是每个时代大学生们的共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