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跨江、东拓后的杭州,正在西行,寻求新的发展腹地。如果说过去聚焦“城”,如今杭州把西部山区全部拉了进来,聚焦全市域城乡。“西部山区是杭州大都市的战略纵深”——杭州首次明确西部这一定位。基于此,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杭州西进”连续报道,本篇聚焦西部山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杭州要“东西并进”。

日前举行的杭州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重新定义了西部山区的战略定位:西部山区是杭州大都市的战略纵深,也是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同时,这次全会还提出要实现“东西并进、南北互动”。

随着杭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今的西部山区,指临安、桐庐、淳安、建德四地。杭州为何要给这些地方“战略纵深”的新定位?又勾勒出了怎样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好“缩小区域差距”这道必答题

缩小区域差距,是今年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主攻方向之一。对于杭州来说,缩小区域差距也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需求。

人口和生产力布局,已经凸显了迫切性所在。临安、桐庐、淳安、建德四地,占杭州区域面积超72%,而人口仅占杭州15%,GDP仅占杭州不到10%。

这四个区县市,人口密度、经济密度与区域面积不相匹配,让东西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凸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浙江是微缩版的中国,杭州又是微缩版的浙江。作为浙江的省会城市,杭州区域面积达到1.6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00万人。这座新晋特大城市,既有广袤乡村,又有现代城市,经济社会结构多元,在我国城市体系中具有典型意义。

这个“窗口”中的“窗口”,如果能够回答好“如何缩小区域差距”,将对省内乃至全国产生示范带动作用。因此,杭州将西部山区作为战略纵深和未来潜力,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担当。

这两年来,杭州一直在探索如何缩小区域差距。

有“完成时”,如西部山区的低保、低边等标准与杭州主城区实现统一;有“进行时”,如让每个西部区县市都有优质高中、三甲医院资源支撑;也有“未来时”,如目前杭州正在酝酿10多个支持西部山区跨越式发展的政策。

凡此种种,都彰显了杭州下狠功夫缩小区域差距的决心,也将让广大人民在绿水青山间享有更加富足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这抹“绿”更明亮

目光向西,临安、桐庐、淳安、建德四地,生态资源丰富,生态优势突出。这道绿色屏障,是杭州最厚重的生态底色,具有其它城区并不具备也无法取代的重要功能。

守好这抹“绿”至关重要。杭州将西部山区视作战略纵深,并不是指基础设施大干快上,也不是简单的承接产业梯度转移。而是要打破西部长期扮演的资源供给者角色,以构建西部山区跨越式发展新格局为牵引,加快实现更高水平城乡一体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杭州谋划了三条路径——

一条指向“协作发展”。过去的山海协作,专门为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而设计。杭州创新提出“搭建协作发展共同体”,要建立紧密教共体、帮共体等,开创“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新模式。

今年,杭州推出了“8050”计划。即“百社百企结百村”,由100家国有企业、100家民营企业、100个综合实力较强的村社,与西部山区100个帮促村结对。到2025年,这些结对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要达到80万元,经营性收入要达到50万元。

一条指向“文旅西进”。21世纪初,杭州开始实施“旅游西进”,西部山区被定位为“远郊景区”。如今,西部的风景“登堂入室”,“三江两岸”、吴越千年等生态景观保护被杭州作为一个整体谋划实施,大都市的最美会客厅呼之欲出。

今年6月,杭州开始围绕“三江两岸”黄金线,打造12条未来乡村共富引领带,包括“富春山居”“千岛环湖”“新安诗路”等,这些都将成为带动西部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条指向“价值转化”。过去,生态补偿大多一次性到位,难以延续。杭州要在动态优化耕地指标跨区域调剂等方面,按一次性收益和长久收益共享分配等方式先行先试,形成“种楼”和“种田”利益分享机制。

事实上,杭州不仅是国内第一批实施生态补偿的城市,还突破了“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由杭州市一级财政持续直接转移生态补偿资金。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杭州市委全会上,还明确了要拓宽生态价值实现的转化路径,其中完善以生态补偿为重点的转移机制就是重中之重。

破旧立新中,杭州这一抹“绿”,更明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强产业这个根本支撑

产业,是山区县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支撑。

浙江山区26县“一县一策”,值得杭州参考。所谓“一县一策”,就是因地制宜,以不同的策略培育持久的发展动能。

位于杭州西部山区的淳安,就被列入了浙江首批“一县一策”实施地区。论地域面积,淳安是全省最大的县。但是因为县域国土面积的80.13%都位于生态红线之内,可规划建设空间仅占4.4%,且高度碎片化,因此它又成了“最大的小县”。

在“一县一策”的推动下,淳安在重重不利因素下找到了一条新路:优化点状开发空间布局,发展“痛点”迎刃而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杭州要复制“一县一策”,思路可以一致,方式方法却可以有独到之处,让每个山区县都演绎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新内涵。

临安接壤余杭,需要激发“近水楼台”的地理优势。

今年初,临安大刀阔斧提出要建设六大产业园区,位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青山湖科技城独占三园。在这三园中,位于杭州地铁16号线沿线的“硬科技TOD”,砸下重金40亿元改建。一旦“满员”运行,预计年产值在100亿元以上、税收10亿元以上。

借此之势,杭州可以在优质资源配置、要素保障支持上予以倾斜,进一步发力打造大走廊的“临安片区”,形成带动临安发展的新引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桐庐打造“长三角最佳短途旅游目的地”,需要一场“二次腾飞”。

火热建设中的杭州西站,将把杭州与桐庐的时空距离,拉近到10多分钟。这意味着桐庐将进入三条高速、两条高铁穿境的“黄金年代”。

在杭州谋划的文旅西进中,桐庐的生态和文化优势将因交通优势无限放大。如果杭州能够在“三江两岸”世界级文化旅游带中,更加突出“桐庐板块”的比较优势,势必让桐庐旅游上演一场“二次攀登”。

建德瞄准“浙西科创高地”,需要重塑产业优势。

跟书记市长“约个饭”,是建德市在疫情期间推出的政企沟通新平台。这个别开生面的“午餐会”,释放了建德市大抓产业的信号。今年来,建德已有投资80亿元的空气储能项目、投资46亿元的数字影棚项目、投资15亿元的华先医药等一批项目签约。

让建德抓住产业集聚这个势头,杭州可以在市域统筹上明确产业布局,助力围绕产业导向实施精准招商引资,推动建德产业不断向高端化、特色化、链条化迈进。

向西,再向西。杭州西部山区这场集体突围已经开跑,我们共同期待冲线时刻。

西湖消息(id:hangzhou cankao)

杭州人的小天地,欢迎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