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行走斯图卡
进入9月份后,冬天又近了一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日前说了一句“凛冬将至”,这句话确实很贴切,现在整个欧洲已经预感到了凛冬的寒意;让我们感到诧异的是,这个时候欧盟居然开始讨论,如何“对俄罗斯天然气进行限价”。
据媒体报道,就在欧盟发出关于限价的表态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就立刻宣布,因为“意外发现的技术故障”,已经完全停止“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的运行,至于什么时候恢复,只有老天才知道;“莫斯科的官方大喷子”梅德韦杰夫也站了出来,表示“欧洲将直接没有俄罗斯的天然气可用”。
此前冯德莱恩指责眼下欧洲天然气价格过高,是“普京操纵”的结果。所以,她宣称“是时候对俄罗斯天然气设定价格上限”;与此同时她还透露,欧洲国家已经就天然气联合仓库协议达成一致,已经提前两个月达到了库存水平的80%。
这个消息此前欧洲不少媒体也报道过,还给中国戴上了“白衣骑士”的高帽子,但实际上美国可能赚得更多,我们也不过是“宅心仁厚中间商、饱含热泪薅羊毛”而已。欧洲这么宣扬,可能也是为了安抚市场情绪,打压一下正在螺旋升天的能源和电力价格;但是具体市场会是什么表现,我们只能等“凛冬”来验证一下。
现在俄罗斯宣布切断“北溪-1”号管道,对欧洲市场肯定会造成心理上的打击,让这几天的利好消息大打折扣。现在俄罗斯就是在跟欧盟在打心理战,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然而面对这种意外局面,欧洲内部已经出现了不少动摇的声音,就连德国的领导地位也开始受到广泛质疑。
美国《纽约时报》日前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认为眼下欧洲正面临着自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地缘政治危机,欧洲国家正在迫切寻找自己的“主心骨”,德国政府和总理朔尔茨试图接下这个角色,但是外界的反响却很平淡。
报道认为,德国在支援乌克兰时动作迟缓,在能源问题上过于依赖俄罗斯、和波兰关系不佳、对乌克兰的承诺迟迟无法兑现,这让外界大大怀疑德国的领导能力。此前德国媒体也经常揶揄朔尔茨是“机器人”,形容他讲话“枯燥、乏味、喋喋不休”,只是一台“没得感情的讲话机器”,他在捷克关于调整欧盟政策的演讲,尽管被认为是“突破了德国传统政策的红线”,但是时候连在场的捷克总理都承认“没有认真去听”。
《纽约时报》指出,朔尔茨这次失败的演讲,表明他无法带领得到填补欧洲领导权的“真空”,此前欧盟统一和团结的力量源泉来自于默克尔,但是现在欧洲没有合适的替代人选。
那么法国总统马克龙呢?现在全世界更关心特朗普宣称手里有关于马克龙的某些黑料,到底是怎样的小电影?其实我们倒是有一个很好的人选:普京。
俄罗斯一向被称为“欧洲的宪兵”,普京也有足够的人格魅力,总比“机器人”朔尔茨、“情圣”马克龙强吧。最终的是,人家说俄语,有天然的血脉压制——欧洲不是没有机会,只是有没有勇气迈出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