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交易者,通常都不合群

一天不独处,我就会变的虚弱,我不依孤独为荣,但是我却以此为生。

——布考斯基

一句话道尽了交易人的人生。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两种力量的斗争,对独处的渴望和走出去的冲动,但是,优秀的交易者注定只在独处的陋室,不在市场的庙堂,一个最优秀的交易者,同时也是一个最蹩脚的表现者因为真正的交易都是枯燥的,交易技术枯燥,交易过程更枯燥,那些口若悬河的布道者,只不过就好像是在玩一种新鲜刺激并且永不得要领的赌博游戏罢了,就看你想要的是枯燥的过程精彩的结果,还是刺激的过程枯燥的结果了。

对交易者来说,一种最好的生活状态就是学会高质量的独处,身处市场之外心在市场之内,静心的审视自己的交易行为,不受旁人一丝的影响;静心的观察市场的波动节奏,不带自己一丝的主观好恶。尽管所有交易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赚钱,但是在等待赚钱的路上鲜有同行者。

市场永远是对的,这是交易市场中最贵的一堂课,绝大部分的交易者也是因为这一堂课尽管交了无数的学费也毕不了业,这种认可不仅仅是心理上的,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交易行为上,只是交易者会很容易把“市场都是对的"和"别的交易者是对"的这两个概念混淆了。

很多时候不是交易技术没用,而是选择同好的交易者太多了,市场的绝大部分交易者是市场波动的力量来源,只有逆这种力量的时候市场走势往往才会最有力。

学会独处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心灵成长所需要得空间,交易市场是噪杂的,人的本性都是从众的,离开了独处的空间,身处疯狂与恐惧蔓延极具煽动性的市场之后,你做的往往都代表了了绝大多数人想做的,至于开始你是怎么想的反而看起来没有那么重要了。为什么在交易市场绝大多数交易者的想法一定是错的?因为我们交易的是预期,而绝大部分交易者的观点已经反应在了当前的价格中,这就好比你本来仰望一座高山,当所有人都站在山顶之后便没有了那种仰望感。

交易之所以难就是因为很多内心的挣扎必须要自己独立面对,独处不仅仅是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呆着承受不被认可的孤独,还有自我调整的失落感和迷茫感而真正的成长也在这种含泪奔跑的痛苦之中。

叔本华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其实,在交易的世界里,注定了绝大部分交易者是"庸俗”的,最起码对交易新手来说是这样的,因为他们初涉交易市场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本能上觉得只有把自己置身市场的其他交易者之中才能找到熟悉的安全感,所以他们热衷于打听小道消息,听从股评专家的建议,觉得只有这样才会心安,其实,这就是之所以不赚钱的根本原因,也是交易者想要完成交易能力向盈利进阶必须要摆脱的状态。

从跟风交易到拥有自己的交易系统,这个过程中最难的是没有教科书式的参考标准,比如,在对市场的认知特定的情况下,用均线好还是用macd好,指标参数怎么设置更合理,仓位是用金字塔加仓好还是倒金字塔加仓好,当前的低迷是暂时的还是市场逻辑已经变了,这些只能靠你自己去找答案,更确切的说是摸索,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别人对你的帮助不会太大,更不要想着去靠模仿别人的交易赚钱。

无论什么时候,交易市场永远都是一个属于少数人的市场,所以,如果你每次的交易都是与大众雷同的那基本上都是错的,只有远离市场,学会与自己独处,才会有更明晰的思考,这种敢于不随波,不逐流的能力就是你有别于大众的交易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18日均线的实战应用

(一)18日均线买入法

18日均线买入法的三个条件如下:

(1)股价已下跌一段,通常 18日均线走平或走多前估计下跌的幅度越大,按18日均线买入后获利的空间也越大,情况并非完全如此,但股票如果经过深幅调整后,做空能得到充分释放,将来涨升的幅度相对也会较高,当然也要看市场面和基本面的变化情况。

(2)股价下跌一段后,今日收盘价站上18日均线。

(3)18日均线由走空转走平或走多。(今日18日均线值等于昨日18日均线值叫走平,今日18日均线值大于昨日18日均线值叫走多。)

18日均线买入法根据18均线走平或走多,收盘价站上18日均线的条件,帮助投资者做出中线买入的投资决策。

18日均线中线买入法更大的价值在于,不光解决投资者关心的买点问题;同时提示你在一只股票的涨升过程中如何加码和摊平,从而解决资金配置问题。资金如果配置到上证180、上证50、深证100的相关股票中,信号的准确率将大大提高。

加码点:18日均线走多,股价回落到18日均线或跌破18日均线时是很好的加码机会。

(二)18日均线卖出法

1.18日均线中线卖出法概念

股价上涨一段后,连续两日收盘价跌破18日均线,18日均线由走多转走平或走空。18日均线的趋势转向往往预示着中期行情的多空转换,大盘和个股均符合这样的规律。根据18日均线走平或走空,连续两日收盘价跌破18日均线的条件可以做出中线卖出的投资决策。卖出后18日均线持续走空的情况下,中线应该持币观望,18日均线走空,股价在18日均线上方运行时,中线应该继续卖出。

2.18日均线卖出法原理

18日均线是中国股市散户心理线,根据18日均线走平或走空,股价连续两日收盘价在18日均线以下时抛空股票的操作法才能在中期调整前及早卖出,而避免了股票大幅下跌带来的风险。

18日均线卖出法虽然存在股价连续跌破18日均线后来持续下跌的可能,但如果是为市场中许许多多这样的假设而投资的话,就是对自己的资产不负责了,况且重新出现买点,又可以做买入动作,18日线走空,股价在18日线以下,拿现金而不拿股票是大原则。

【均线点金】

虽然投资者主要关注个股的18日均线,但在大盘18日均线走空指数收盘连续两天跌破18日均线后投资者也要关注,因为大盘18日均线走空破线两天,很可能是中期调整的开始,对自己的股票要开始警觉了,大盘不好,自己的股票往往也有可能随之调整了;但在个股18日均线走空连续两收盘价跌破之前,还是要坚定持股的信心。

投资者投资时要注意:18日均线的一个操作难点是信号准确率,对此大盘股和小盘股有所区别,大盘股的信号准确度会高于小盘股。如果从股价走势上看,股价进入盘整,信号有时会过于频繁而增加了操作的难度。稳健的投资者可以采用过股价回档18日均线,18日均线依然走多时“加码”。股价回档18日均线的次日集合竞价买入,是稳健投资的基本法则。

二、30日均线的实战应用

(一)了解30日均线

30日均线属于中期均线的技术范畴,反映了某只股票近30天以来的基本走势,其意义在于它体现了这只股票30天的平均成本。30日均线是中级行情的生命线,有量能配合的30日线方向是可靠的,而没有量能配合的30日线的可靠性需要多加考虑,此时的操作不如多参考10日均线。而60日均线是对30日均线的补充,在大盘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调整后,市场的量能开始放出。30日均线是沪、深股市大盘的中期生命线,每当一轮中期下跌结束,指数向上突破30日均线,往往会有一轮中期上升。对于个股来说,30日均线是判断有庄无庄、庄家有没有出货以及其走势强弱的标准。30日均线有着非常明显的趋势性,无论其上升趋势还是下跌趋势一旦形成均很难改变。

(二)30日均线对股市影响

股价的大涨和上升的产生都是在股价向上突破30日均线开始的,黑马股往往也是由于30日均线呵护而养肥的,30日均线之下的股票就像麻雀,不可能远走高飞,30日均线之上的股票就像雄鹰,才可能展翅高飞。

(三)30日均线的应用

(1)当股价由双重底、头肩底、圆形底等典型底部向上突破时,主要看30日均线的突破。当股价向上突破形态的颈线位的同时向上突破30日均线,应加码买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30日均线是中长线投资者的保护神和回避风险的有利武器。对于短线投资者来说,30日均线是选择强势股的标准。当然,投资者也可根据自已的习惯和需要,将30日线变通为20日、25日、35日或40日等,但不管你选用哪一条中期均线,都应坚持不懈地长期运用,切忌来回换。

(3)投资者可以参照个股30日均线来进行反弹操作。同大盘一样,个股的30日均线也较为重要,在股价上升时它是一条支撑线,个股下挫后反弹它又是一条阻力线。

如果个股在下调后企稳,向上反弹时冲击30日均线明显有压力,上攻30日均线时成交量也没有放大配合,股价在冲击30日均线时留下的上影线较长(表明上档阻力强),那么投资者可以进行及时减磅。相反,如果个股上攻30日均线有较大成交量支持,股价冲过30日均线后是可以再看几天的,也就是说,在个股于30日均线处震荡时,是投资者进行差价操作的好时机。

(4)上升趋势中股价回档不破30日均线是较佳买入时机。股价回落并相继跌破5日和10日均线,却在30日均线附近获得支撑且成交量明显萎缩,30日均线仍上行,说明是中期的强势调整,庄家并未出局,上升远未结束,常常是新的上升浪的开始。

(5)上升趋势中股价跌破30日均线后很快又重回30日均线上方是新的买入时机,这对于始终跟踪一只股票做波段操作的投资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6)30日负乖离率过大是中短线买入时机,股价在30日均线之上运行的股票是强势股,在30日均线之下运行的股票是弱势股。强势股是由弱势股转变而来的,弱势股也是由于前期涨幅过大而下跌所形成的。因此,在下跌趋势中,股价在30日均线的反压下持续下跌,远离30日均线致使30日负乖离率过大时,必然会产生中级反弹而向30日均线靠近。一般来说,阴跌之后再急跌或暴跌,30日均线负乖离率达20%左右特别是25%以上时,是较佳的中短线买入时机。

(四)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投资者在应用30日均线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30日均线的运行情况应注意30个交易日之内的股价波动的趋势,因为30日均线的目的就是通过30个交易日市场情况来综合研判20日、10日内的股价变化过程。所以用30日均线来分析,应带有中线操作的思想,不能急于求成。

(2)30日均线的上下方向仍为市场行情研判的方向,同时30日均线也可以判断市场的中期支撑或中期压力情况,这一点在实战中是比较重要的。

(3)在应用30日均线做市场分析时,要密切注意10日均线与20日均线的变化,因为10日与20日均线的变化最终要导致30日均线的方向改变。

【均线点金】

投资者在应用30日均线时,还应该注意,对一些个股的操作应有利就走,这些个股就是那种累计涨幅巨大或是在反弹时涨幅较大的个股。有些个股的确在一段时间内有较大的下挫,反弹之后一些持股的投资者就认为不立即抛出风险不大,这种观点有偏差。对一只个股要整体地看,绝不可单看某个时间段的表现。有些个股累计升幅大,下挫后出现反弹,不及时抛出是有风险的。这些个股在开始从高位下跌后都有过反弹,但反弹后的下跌仍是非常大的,此类个股的短差要做到有利就走。同理,对于一些在大盘横向整理时出现较大涨幅的个股也不要恋战。

交易中最好的机会永远出现在大多数交易者都恐惧的地方

恐惧是一面哈哈镜,它那夸张的力量把一个十分细小的,偶然的肌肉悸动变成大的可怕,漫画般清楚的图像,而人的想象力一旦被激起,又会像脱缰的野马一般狂奔,去搜寻最离奇,最难以置信的各种可能。---茨威格

在交易中,之所以贪婪,多半是觉得别人赚钱太容易。

之所以恐惧,多半是因为自己亏钱太容易。

恐惧的问题不是在交易中才有,实际上,恐惧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因为恐惧单个狩猎目标的强大,所以早期人类学会了工具,策略,合作和信仰,自此,人类逐渐强大。

工具,策略,合作和信仰同样也是交易者克服交易恐惧的最基本法则。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你不会因为看完这篇文章就能克服恐惧心理,必要的恐惧仍然将会是交易者在市场生存必不可少的因素。

一个知道自己恐惧什么的交易者才是最强大的。

爱默生说,知识是治疗恐惧的药。

当然前提得是正确的知识。

在对市场没有形成自己的认知之前,交易者都会倾向于认为一定有某种工具或者策略可以战胜市场,实际上这些工具或者策略可以帮助你认识这个市场,但是不能预测市场的方向每个交易者最终都会意识到,市场没有办法预测,这本身也是一种认知。

交易工具和策略本身不具有任何预测的意义,只是你想当然的认为可以罢了但是交易工具和策略确实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价格运动的轨迹。

历史会重演,但是历史从来没告诉你什么时候会重演,交易者不是分析者,交易者需要在正确的时间内做正确的事情。

尽管工具和策略不会因为预测而让你克服恐惧,但是它会让你知道自己恐惧的界限在哪里,你越知道自己恐惧什么,对恐惧的耐受度就会越高,每个交易者对亏损的恐惧度和承受力都不一样,所以,不要试图靠跟风模仿成为某个交易者,别人所能接受的,可能恰好是你所恐惧的,那样最终只会让你迷失自己,明白自己的心理耐受边界,然后一点-点用从少到多的单量和从小到大的亏损去磨练这种耐受程度,过程肯定是很痛苦的,但是没办法,所有的成长都是苦的。

对于工具和策略的使用会让你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当然,能不能做到又是另外一个范畴了。

你和你的交易系统才是征服这个市场的绝配。

康拉德说,多疑产生恐惧。

在交易中,只有离群索居的交易者才能够赚到钱,那些模仿的,抱团的终究逃不过亏钱的命运,他们远离市场和人群,他们孤单但是并不孤独,他们唯一能信 的伙伴是继承了他们认知,思想和理念的交易系统,接受概率论,本身就意味着你要信任你的交易系统,否则你精心追求的盈亏比和胜率都没有意义。

交易系统会筛选一些机会,会错过一些机会,会错过一些机会,这个时候也是考验交易者对交易系统信任度的时候。只有亲身承受过对亏损恐惧的交易者才知道这种信任本身有多么的脆弱,一次盈利的信心经不起接二连三的止损,这也是交易能力难的地方,优秀的人,包括交易者,一定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自己的人性,哪有什么能够战胜市场的交易者,难些最终能够赚钱的不过是被市场蹂躏了无数次仍然能够坚持相信自己交易系统罢了。

信任并且坚持去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

尽管你一直在寻找所谓交易的圣杯,但是关键并不在于方法本身,而是方法本身的信念,这个信念可以让你时刻保持清醒,高抛低吸和追涨杀跌都分别对应不同的市场行情,如果你做趋势那就要认可追涨杀跌可能会造成的连续亏损,价格总是会有明确的波动区间,也总是会突破这个空间,突破的时候赚钱,区间波动的时候会止损,交易就是这么简单。

符合市场本质的思维逻辑可以从整体上用最简单的方式概括这个市场,如果你相信市场有无限的盈利,那你必将面对无限的亏损,如果你相信有限的盈利,亏损在你的面前也将变得可控,你能看清市场的全貌,你能控制自己的亏损你的恐惧感自然也会倍减。

亏损是难免的,但是有些亏损是规则之内的,有些亏损是规则之外的,成熟的交易者都会把规则当成自己的信仰,用规则的一致性去弥补行情的随机性,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未知的恐惧。

信并且坚持去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所有的恐惧都是在犹豫中产生,而交易中最好的机会永远出现在大多数人都恐惧的地方,恐惧之后一定是群体性的报复性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