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转自财新网

新冠疫情为全球心理疾病增添了新的重负。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近日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疫情使全球增加了1.6亿抑郁症及焦虑症患者;在中国,近1/3居家隔离者出现抑郁、焦虑、失眠症状。他呼吁关注中国疫情时代下国民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强调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当前具备良好治疗效果,公众应加深对心理疾病的认识,及时预防和治疗。

陆林提到,此次疫情使全球增加了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失眠患者亦呈现翻倍态势。心理疾病患者数量迅速攀升,无疑给全球心理健康带来重大影响。根据2020年初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新冠疫情期对大众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创伤后应激性情感障碍(PTSD)在人群中发病率可达20%以上。在中国,有近1/3居家隔离者出现抑郁、焦虑、失眠症状。尽管大部分在疫情之后恢复健康,依旧有超过1/10的受调查者无法完全恢复正常。(参见财新周刊报道《新冠隐形伤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WHO定义的400多种心理疾病中,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发病率很高。陆林表示,在中国,这两种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均达7%左右。尽管中国心理疾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并非很高,但其增长速度快、疾病人口基数大。陆林也提到,抑郁症治疗效果较好,其中70%-80%的患者可以有所改善。睡眠障碍同样在人群中盛行,中国成年人当中有20%-30%中存在各种睡眠问题,其中需要到医院医治的高达15%。(参见财新周刊报道《拿什么拯救睡眠》)

“新冠大流行可以说是全球范围内严重的不良心理健康事件之一。”WHO精神健康与药物滥用司前司长、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心理健康实践教授谢哈尔·萨克塞纳曾告诉财新。据WHO新冠肺炎防治专家委员会预判,尽管新冠疫情将何时消失尚未有定数,但可以确定的是,它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将至少持续20年以上。对于青少年、独居老年人等心理疾病易感者,造成的影响尤其巨大。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陆林呼吁关注中国国民心理健康问题。当前,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水平仅20%左右。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计划设立的目标是,将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以上。其中,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着重致力于减缓失眠、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患病率的上升。

陆林特别提到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全球儿童青少年中有1/5左右群体存在各种精神问题。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流行率约为17%。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疫情初期,儿童青少年抑郁发生率高达24%,失眠发生率上升至23%。陆林指出,要保证儿童青少年充足的体育锻炼和睡眠,才能更好地维护其心理健康。他强调,小学生每天要睡够10小时,中学生每天要睡够9小时,高中生每天要睡够8小时。即便在准备高考期间,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也不应少于7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