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崆峒区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要任务,大力实施产业脱贫,发展种养殖业,让搬迁群众发展有基础、增收有保障、致富有路子,确保了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崆峒区白庙乡贾洼新村,宽敞干净的水泥路纵横交错,一幢幢小洋房错落有致,村民们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经过易地扶贫搬迁后“化蛹成蝶”,一个美丽新农村呈现在眼前。

刘梅香是白庙乡贾洼村村民,曾经穷山恶水的环境使她家的日子过的非常贫困。2015年她家享受了易地搬迁政策,安置在现在的贾洼新村,家里的日子从那时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白庙乡贾洼村四社村民刘梅香说:“在那边以前住的是窑洞,搬到崖背上面修了几间土房,那边条件也不好,道路也不好,以后这边建设新农村的时候我们搬过来,这边路也平,各方面都好。国家的政策也好,补贴了点钱,我修了几间牛棚,喂了几头牛,这日子越来越好了。”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白庙乡贾洼村共安置100户450人,建成养殖小区一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花海、农家乐、采摘园,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白庙乡党委书记安正勇说:“十年来,白庙乡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于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以‘美观大方、提升品质’为突破口,在保留原有乡村风貌的同时,建成了功能完善、设施齐全、利民便民的贾洼新村,让原本住在窑洞、土房的100户群众住上了安全整洁的小康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居不仅是一栋房子,更是新生活的起航。新居建成后,寨河乡有序推进水、电、路以及群众娱乐场所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实现了搬迁群众幼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寨河乡瓦赵村村支书田洪元说:“十年来,瓦赵村聚焦脱贫攻坚、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民计民生等方面,完成危房改造76户,自来水管改造13条14公里,硬化道路2条4.5公里,先后实施了寨河乡瓦赵村集贸市场、瓦赵村节点改造、瓦赵村污水处理厂等众多项目,搭建了以肉牛养殖、玉米种植、劳务输转为主的三大支柱产业,民计民生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持续向好,实现了全乡环境面貌的大提升、大转变。”

据统计,崆峒区共建设集中安置点40个,搬迁群众1355户5254人,项目概算总投资2.44亿元,截至目前,40个安置点已全面建成。

让搬进新居的群众“稳得住”,增收是关键。近年来,崆峒区依托“塬果川菜全区牛”的产业布局思路和当地优势资源,将产业开发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指导支持搬迁群众发展特色种植业、果产业、蔬菜产业、养牛业、旱作农业等后续产业。全区共发展果园3.7万亩,旱作农业25万亩,修建日光温室4628座,肉牛养殖户1.5万户,肉牛饲养量达到16.89万头,存栏10.88万头,畜牧业年产值达到7.3亿元,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2300元,增收致富步伐不断加快。(作者:李鲲 郭丽 编辑:刘晓凤 责任编辑:牛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