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大概觉得,培养出来一个从小懂事听话,在青春期不叛逆不胡闹,长大后能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就算是教育成功了。

但实际上,带有强烈目的性和功利性的教育,既无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维护,也不利于孩子的情绪性格的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在当前这样一种日益焦虑和盲目攀比的教育氛围中,几乎没有父母可以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和教育。

这就会造成一种结果,那就是:

喜欢快乐、愉悦和放松的孩子,在父母和老师的逼迫督促下,越来越缺乏休息和游戏的时间。

因为在成年人的眼里,孩子的懂事和听话,就意味着要抛开兴趣爱好和自我意愿,遵从大人的想法观念,按部就班地走上学历教育和考研考公的道路。

但是很可惜,无论有些父母付出了多少时间、精力和金钱,也总有些孩子是“扶不起来的阿斗”。

不要说考高中、上大学了,他们可能连上民办学校和三本大学都费劲。

所以说,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味地追求、模仿和攀比,实际上是无济于事的。

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能力、才智性格和人生轨迹,即便是在同等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下,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成绩,也是天差地别的。

更何况有些父母在陪伴和教育孩子的时候,不但不用心、不耐心,还常常为了自己的攀比心和虚荣心,来为难自己的孩子。

他们习惯于将自己的想法观念,通过批评训诫和“贴标签”的方式,强加给天真单纯的孩子。

一旦孩子学习退步或考试失利,就会受到父母劈头盖脸地嘲讽和呵斥,理由就是:

不懂感恩、不够懂事、不会听话。

显然,这种“压迫式”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帮助,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绝大多数孩子在学龄前和小学阶段,对于新知识和新技能,都有着与生俱来的浓厚兴趣。

但是这样一种难能可贵的关键品质,却在父母和老师冷漠严苛地催促逼迫中,逐渐消失了。

我们只得不无遗憾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初高中阶段,甚至是小学阶段,就背上了沉重的书包,戴上了厚厚的眼镜。

对于他们来说,属于儿童和少年的任性、自由与快乐,似乎显得越来越“格格不入”。

尤其是假期和宅家期间,孩子们写完作业和习题,除了抱着手机躺在沙发上玩,似乎就找不到更多更好的娱乐项目。

这无疑,是最让学生家长们感到忧心忡忡的。

但是,忧心归忧心,发愁归发愁,大多数父母在抱怨和惊讶于现状以后,依然会不遗余力地在孩子的学历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心血和精力。

可是孩子的兴趣爱好、放松快乐和情绪性格,如果和学历前途无关,似乎就得不到父母们重视和认可。

好像从头到尾,越来越“急功近利”的父母,都不想要一个身心健康和性格正常的孩子,而只想要培养出一个所谓“懂事乖巧”,在学习和生活上时时事事都毫无怨言、不打折扣地听家长“摆布”的傀儡孩子。

好像这些父母,他们自始至终关心和关注的都是孩子的学习考试成绩,却不是孩子的成长、兴趣和能力。

也就是说,这些父母只顾及和关注了眼前的学历问题,却忽略了孩子在兴趣、情商和素质上的提高。

这样长期忽视孩子,无视教育规律的培养方式,顶多教育出一些“小镇做题家”和“高考行家”,却很难培养出一个心态积极、情绪健康和性格平和的优秀孩子。

换句话说,在我们身边,有太多的孩子在从早到晚、按部就班和争分夺秒地“勤学苦读”中迷失了自我:

只知道自己必须为了自己、为了父母和为了前途而学,却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了什么而努力、拼命和痛苦。

毫无疑问,这样被父母忽视和漠视下,连“箭靶子”在哪里都不知道的盲目努力,就算是最终能够接连闯过普职分流和高考筛选的激烈竞争,也会有很多孩子,在大学、求职和创业阶段,因为兴趣、情商和素质的缺失,在将来的生活中步履维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教育和人生的进程,应该是兼顾知识技能、兴趣爱好和情绪性格的存在。

即便是父母,也不能因为虚荣心和功利心作祟,而“逼迫”孩子放弃掉自以为无用的喜好厌恶,而代之以貌似正确的勤学上进。

殊不知,读书学习和做题考试固然重要,但追求自我和实现理想,实则更为重要。

而一个优秀孩子,必然是最终能够得到父母、家庭和社会共同认可的幸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