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波疫情的袭来,各地又纷纷进入“静默”模式,中小学被迫延迟开学。

成都市在今日(9月1日)宣布,自9月1日18时起,全体居民原则居家。此前,大连宣布从8月29日24点起到9月3日24点止,主城区居民非必要不出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圳的疫情防控形势也非常复杂严峻,各区为遏制疫情扩散,对一些片区采取了居家核酸检测、餐饮禁止堂食、中小学生在家上网课等措施,少数区域采取封控隔离等严格措施。

相比于防范区、管控区还能在小区活动一下,封控区市民只能待在家里,不能下楼活动,做核酸、外卖快递都是上门服务,自由受到极大限制。

封控隔离中的人们除了每天做核酸,还要每天上报身体状况;既要上网去抢新鲜菜,又要辅导孩子上网课;既担心核酸结果哪一天变成阳性,又要面对未知的未来……

一家人,第一次这么长时间禁闭在家中,有不安,有烦躁,有亲密快乐的亲子时光,也有矛盾激化的家庭关系……

在奥密克戎病毒虎视眈眈的同时,“负面情绪”也在各个角落滋生,威胁深圳人的身心健康。

1

焦虑、抑郁患者增加

在深圳康宁医院的一次调查中,发现深圳市居民各类精神疾病加权终身患病率已经达到了21.87%。而疫情放大了这种压力。

据深圳市康宁医院临床精神病研究室主任王永军医生讲述,从2020年疫情开始之后,他明显感觉到康宁医院的门诊量越来越大。即使是很贵的特需号,仍然是供不应求。在康宁医院,每周二下午是预约5个病人,疫情爆发后基本上每次都要加号,最多一次王医生一个下午加了五六个患者。

有调查显示,几年时间,康宁医院的门诊量翻倍。据王永军医生说,整个医院每天门诊量每天都超过2000,睡眠、焦虑、抑郁这三个科室的专家号都很难挂,放出去很快就全挂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疫情爆发以来,由于经济低迷,大大小小的企业主、创业者普遍处于焦虑状态。很多老板不仅有自己赚钱的压力,还负担着很多家庭的生计。

经济困难带来了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而精神疾病则进一步又加剧经济损失。据发表在《国际药物经济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显示,中国每个抑郁症患者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000元-6000元,间接经济损失为2000元-51000元。

中国是抑郁症疾病负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约有5400多万人患有抑郁症。据中国青年报有关报道显示,中国约八成抑郁症患者没有被“发现”,九成没有得到规范专业治疗。如果按5000万患者计算,每位患者每年经济损失5000元,那么每年经济损失也高达2500亿元。

深圳新冠期间心理地图

实际上,精神系统疾患还影响到工作效率及周围的人,因此对整个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可能还要高得多。

疫情加大成人精神压力的同时,这种压力又传给了家庭和孩子,这在疫情管控隔离期间表现尤为明显。

2

在家学习的郁闷与苦恼

今年上半年,华东某市上网课第一天,就传出一个13岁孩子的悲剧信息。而在深圳石厦一社区,则传出母亲与孩子冲突的家庭悲剧:

不少人以为,在家上网课,孩子们岂不是很高兴?其实不然,相比于成年人,封控隔离的环境更容易对儿童、青少年造成情绪上的困扰和心理损伤。

人是社会性动物,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更需要不断与外部环境接触,刺激大脑神经发育,形成对外部环境的正确认知和反馈。长时间的封控隔离,外部刺激减少,会让孩子出现应激反应,对外部世界感知模糊,甚至影响到空间和时间的感知,造成生物钟紊乱,黑白颠倒,作息不规律,有时甚至影响到大脑功能。

此外,由于隔离空间缺少阳光日晒和运动,会降低儿童的神经递质和激素分泌水平,使情绪长期处于一个相对低迷的状态,严重时会直接导致抑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元惟心理(CAL)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晓华(Sarah Chan)博士表示,小孩子通常有自己的日常习惯,但在隔离后生活被打乱,孩子无所适从,又没有小伙伴一起玩,因此感觉到没有安全感。年龄较小的孩子会表现出哭闹、粘人、很需要关注,会不停地弄出点动静来。

陈晓华说,对于大一点的青少年来说,知道学习很重要,但是学习、考试等计划完全打乱了,不像大人那样能够迅速适应环境变化,再加上没法跟朋友面对面互动,因此也会烦躁不安,甚至会感到无助,乃至自暴自弃。这种负面情绪如果反馈给家长,家长也处于隔离导致的负面情绪中,就很容易出现冲突。

另外,青春期的孩子由于叛逆,更容易与父母冲突。由于是在家上网课,父母会时不时在旁监督,则会机器青少年叛逆心理。就如同网友说的,你上班时如果老板不时在旁盯着,你会感觉爽吗?

为了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各学校在网课中都加入了心理课程,基本上每周一节,由心理咨询老师来上课,但基本上都是大课,整个年级同时上这个心理老师的网课。

南山区一小学每年级有8个班,全年级共有三百多学生。心理老师上课时老师会先放一段舒缓轻快的音乐,然后选几个学生来视频聊天,几分钟后老师会再换上一批学生。由于每节课时间很短(儿童不适宜长时间观看电子屏幕),大多数学生是轮不到和老师谈话聊天的。

心理疏导很强调一对一的干预、治疗,因此这种大课的心理干预效果非常有限。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还应重视孩子的心理状况,以及自己的身心状况,有需要时及时寻求心理辅导。

3

被隔离的人生百态

陈晓华博士指出,国外的研究表明,新冠疫情爆发后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数,较疫情前增加一倍。被隔离人群的心理状况更为突出,2020年因此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者占到34.1%。

不可控性是人最大的压力。在疫情隔离中,不仅身体健康不可控,而且还会感到生活、工作不可控,这种感觉会非常糟糕。”陈晓华博士说。

南山区某封控隔离楼栋的业主群里,刚开始人们交流最多的就是哪里疫情又严重,旁边小区出现确诊病例了,楼栋下面又来了医院救护车……大家都担心自己会不会是下一个确诊患者。

按照现在的防疫政策,如果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会被当地部门安排到统一的酒店进行隔离,该病例所在楼栋乃至整个小区则可能被列为管控区,居民不能下来,全部在家隔离,直到连续14天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才可能解封。

居家隔离虽然较酒店好一点,但还是很不必方便。除了不能正常上班之外,就是生活不方便,尤其是买菜,只能线上订购。但是在深圳被封的7天内,大家都在线上下单。新鲜蔬菜很快就抢光了,根本买不到,有时候买到了,但不知什么时候能够送到家。

这是因为线上订单太多,快递骑手根本就忙不过来。即使送到了,也只能到小区门口,再由小区物业人员挨家挨户地送到被隔离住户门口。

因此,虽然说深圳不缺物资,但是缺物流啊!一家人等着新鲜蔬菜下锅,咋不焦急?

还有小区住户在线下单奶茶、咖啡,久等不至,就在群里抱怨:“过了半个小时咋还没送到?”结果被其他业主鄙视,好多家订的菜都等了几个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圳某城中村封控隔离后取餐点跟打仗一样 图源:B站阿乐小哥

对于成年人来说,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工作。疫情期间不能正常上班,中小企业业务大受影响,但是企业主还要支付员工工资、办公室租金等,压力不可谓不大。

在深圳这个有着2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从事餐饮、理发、运输等服务业的个体户多在边缘地带挣扎。由于有确诊者曾来过,华侨城菜场在3月11日被封闭,所有档口停止营业,不少摊贩被迫在路边摆卖蔬菜,虽然不会被城管驱赶,但是由于防控,街道上没有什么人出来活动了。

网上流传一个视频,某管控区居民希望出去做生意被防控人员阻拦,他站在出入口理论:“我要养家糊口啊……那我今天就死了吧……”

一样的疫情,但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人情百态。疫情持续两年多,已经对很多人心理产生负面影响。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发泄,会让人焦虑、烦躁、市面甚至抑郁。

有在酒店被隔离的网友反映,已是中年的自己一般不会发火,但是在酒店隔离期间却因为大大小小的事情发火了,自己都感到震惊。

隔离酒店的心理咨询师告诉他,可能是长期呆在狭小空间造成的应激反应,因为原来的生活方式全改变了,失去掌控感,会感到无助、受害等,可以通过网络或者电话的方式倾诉倾诉。

4

缓解压力有办法

了解到自己的心理状况之后,可以有很多办法来舒缓压力,释放负面情绪。

陈晓华博士说,这时候不要想太多,要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同时要动起来,分散大脑的注意力。“对于工作人群,不要什么都不做,要把注意力放在身边有价值的事情上,除了居家办公之外,还可以整理家务、种植花草等等。”

她给小朋友的建议是,在家学习也要有规律的时间表,一家人可以做些手工、包饺子、烤面包、焗蛋糕等亲子活动。“这些活动过程中有沟通,而且会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自己亲手做出来东西,使自己有成就感,也感觉到掌控力,可以舒缓压力。”

深圳华强北街道“居家防疫”开展手作课程 图源:晶报

相比于市面上各种减压神器,她认为揉揉面粉、做做点心,其实减压效果更突出。“在政府层面,政府部门要即时有效沟通,要把市民关心的信息及时分享,不要模棱两可。在公司层面则可做得更多,除了物资生活上的关心外,可以组织小团队聊天吐槽,举办线上讲座等活动,鼓励员工多运动,等等。”

隔离住户还要想办法自己充实自己,自己鼓励自己。华侨城一楼栋被封控隔离,该楼栋住户在晒玩美食、摄影、园艺、亲子活动后,开始畅想解封后的派对、自驾游,结果聊着聊着大家想出要拍一部自导自演的疫情隔离主题小电影,因为大家发现,群里各种人才都有,有导演、编剧、专业演员等,其他住户则报名作为群众演员。不管成不成,这个美好的想法就已让大家的情绪高涨。

为有效帮助居民在隔离期间调适心理,抵御负面情绪,福田区总工会开设了“心聆热线”,专门用于沟通疏导隔离区职工和居民,帮助他们衔接社区服务资源的专家热线。

南山区兰园小区出现确诊病例被封控管控后,招商街道成立了兰园小区封控管控区心理疏导团队,开通24小时热线抗疫心理援助热线,心理咨询师通过电话为隔离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

大鹏新区蓝天下的安心驿站

自2019年6月28日深圳市启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国家试点项目”以来,目前深圳市的区、街道心理服务中心(站)设置率100%,社区心理服务室设置率98%,位居全国前列。但是面对疫情爆发以来的心理疏导需求,深圳市的专业心理咨询人才仍然短缺。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每投入1美元用于扩大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治疗,就能带来4美元的回报。世界各国必须将应对精神卫生挑战作为优先事项,进行可持续的合作与努力。

无论是一线的抗疫人员,还是企业主、打工人或被封控隔离人员,都迫切进行心理疏导,缓解身心压力。深圳在抗疫、抓经济、保民生的同时,市民心理建设也应重点投入,这也是保证深圳创新竞争力的基础工程。

抗疫是场硬仗,抗负的心理建设更是一场长期的大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为“世范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抄袭。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区申请并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