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谣言四处传播:中国博士在国内求职5000元的工作被拒,赴美工作年薪1.2亿美金!海外就职真的那么香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风波起因:多年前的节目录像成了如今的谣言素材

事情的起因是在2018年,刘本良博士参加了一档求职栏目,在节目中想找一份月薪5000元的工作。堂堂一位博士薪资要求如此之低,引来不少质疑,最终在节目中求职未果,黯然离场。原本只是多年前的一段节目录像,近日来却被网友翻出来,并且杜撰出一套“科学家在国内没人要,去美国成了香饽饽”之类的谣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真实的情况究竟是怎么样呢?

刘本良博士本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2018年节目录制求职栏目,虽然当场未能被录用,但事后就被前同事发现,并邀请回原公司上班了。现在北京进行自主研究,未曾前往美国,也没有前往国外进行研究的计划。只是他也不明白,关于自己去美国的传言总是一波一波的,每半年就炒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何一段多年前的视频总是会被拿来炒作,而且谣言传播的速度远大于当事人辟谣的声明?

谣言广泛传播的要素:击中大众心理认知上的痛点!

我们这里暂不讨论刘本良博士研究的冷核聚变,而是深入探讨一下为何这段谣言能够如此疯狂的传播。在2018年,人们提取了12.6万条网络信息进行研究,发现谣言等虚假信息被转发的可能性比真实信息高出七成!造成如此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谣言击中了大众心理认知上的痛点。而在本例当中“国内对人才的认可度很低,国外对人才的吸引力很大,国内外巨大的薪资差距”无疑就是大众关心的焦点。

事情真的是人们认知的那样吗?

国内就业形势如何?薪资待遇怎样?

某招聘中介在国内38个核心城市进行调研,发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根据报告显示,在这38个核心城市平均招聘薪酬为10341元/月。

通过数据计算还可以得出:招聘薪酬中位数为8251元/月。

当然,这只是我国核心城市的招聘薪酬水平,如果把观察视角放大到全国来看,情况就不一样了。

  1. 我国月收入低于2995元的居民占了全国人口的47.7%,将近全国人口的一半。
  2. 月收入在2995元到7345元之间的占全国人口的39.4%,在剩下的一半人口中,占据了大多数。
  3. 月收入高于7345元,低于20600元的占全国人口10.9%。这一水平已经击败了全国80%的人。
  4. 剩下的月收入更高的人占比不足全国人口的3%。

在这薪资水平金字塔中,你又处在哪个等级呢?

由此可见,我国目前的薪资水平确实不算高。尤其平均下来,数据显示地更低。毕竟我们还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年收入3万元,6亿国人月收入仅一千元。如果观看此文的你,月收入已经超过了一千元,那么恭喜你,已经超过了一半的同胞。

看完了国内的情况,我们再看看海外。

世界各国薪资水平概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了上图,你是不是觉得又被打击到了?国外的薪资水平真的比我们高吗?答案是肯定的。虽然我们是拥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泱泱大国,但是真正能让我们安安静静搞发展的,不过是近四十来年的事情,而且,也算不上“安静”。跟那些已经稳稳发展了上百年的国家来比,我们肯定是要落后的。

但是,海外的薪酬水平不能完全等同于生活水平。海外挣钱海外花,挣钱快的地方,消费也高,能给个人带来什么样的生活,差异也很大。而且,行业跨度、工种不同、个人能力差异等等因素都会影响个人的发展。海外就职究竟香不香,还真不好一概而论。

就像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的情景,本以为去美国可以在实验室专心地喂兔子,结果却只能去餐馆洗盘子。

那为何我们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消息,大多都是海外工作的光鲜亮丽,总会让人感觉国外的月亮更圆呢?这就很有可能是我们容易忽略的问题:

“幸存者偏差”带来的认知误区

在二战中,战斗机的损耗很高,如果想要提升对战斗机的保护,就需要加强机身防护。但如果机身全部都增加防护,无疑会增加机体载荷,降低其灵活机动性。那么防护要加在哪里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沃德教授对中弹返回军营的飞机进行统计,发现机翼是最容易被击中的位置,机尾则最少被击中。

因此,军方建议加强机翼的防护,但沃德教授建议加强机尾的防护!

沃德教授给出的理论是:飞机尾部被击中更致命,无法返航,也就无法出现在统计样本中。看不见的弹痕才更致命,看得见的样本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这也就是幸存者偏差。

用这个理论再去审视一下海外就业人员的状况,就可以理解了。那些条件比较好,收入较为可观的人,才有时间和精力去旅游、去购物,并更新自己的个人状态。而那些连续打几份工,天天埋头苦干的人是不会有时间拍照发朋友圈的。

简单来说,并不是海外的月亮一定圆,而是只有圆的时候才会有人拍下来,并发出来给你看。

通过社交媒体看到的世界,难免会有偏差。通过数据展示出来的世界,才更加真实。虽然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均收入距离发达国家还是有不小的差距,这是我们的客观国情,必须认清并且接受。

人各有志 不可强留 多重因素影响人才流向

通过以上的数据对比,我们就容易理解为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很多留学生会选择留在海外。

但是,我们也要明白,决定人才流向的,不仅仅是薪资水平,相应的配套环境也很重要。

曾经的北京神童尹希在13岁时就破格进入中科大少年班,毕业后拿着全额奖学金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32岁就成为了哈佛教授。2013年尹希的研究成果获得美国物理学重量级奖项——斯隆研究奖。尹希成为名副其实的物理天才,顶流人才。但是他却选择留在美国,加入美国国籍。为何不反哺祖国呢?除了美国提供优厚的待遇以外,科研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尹希研究的是理论物理中的弦理论,这种基础理论非常重要,但要落实转化到现实生活中,恐怕还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年!因此肯在这个阶段投入大量资源的少之又少。我国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比起美国来确实存在很大差距。

由此可见,吸引人才的不仅仅是薪酬水平,研究环境、配套设备、资源配置等等因素都会影响人才的流动。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适合人才发展的殿堂,也不会一蹴而就。在此过程中,人才去向哪里,自然有他的选择,不可强求。

但是不强求并非放任不管,在人才的争夺战中,我们从来没有坐以待毙。

国内企业高薪聘请国际知名科学家已然成为常态

华为高薪聘请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福格,他是菲尔兹奖的得主。该奖项是数学界最高奖项之一,被称为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在华为,这样的顶级数学界还有三位。

国内社会提供稳定科研环境 吸引全球高端人才

被誉为语音识别开源工具Kaldi之父的丹尼尔·波维原本在霍普金斯大学任职并潜心研究。但是,在美国动荡的学生运动中,波维的研究基地竟然被学生霸占,实验室都被上了锁。波维为了抢救科研数据,在于学生沟通无果后,用武力强行夺回了实验室钥匙。但一个月后,波维竟然被校方解除了合作协议,他被解约了!

正当波维想要回到老东家Facebook入职时,又被摆了一道,公司打算让他公开道歉,否则不予入职。作为行业顶级专家,竟然遭到如此对待,想必换做是谁都无法接受。

正在此时,中国企业小米向他递来橄榄枝。雷军更是承诺满足他的一切要求,终于打动了波维。波维终于来到了中国,在小米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

由此可见,要提供给顶级人才的,不仅仅是丰厚的薪酬,稳定的环境、公正的待遇、巨大的诚意都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作为普通人,恐怕很难企及天才的高度,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时代赋予良机 绽放己身光芒

时代赋予了我们大好的良机,国内近几十年来的飞速发展已经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舞台。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在国内,同样有高薪就业机会。

当我们了解了这么多信息后,再回过头再看看开篇提到的故事。谣言的传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部分人的思维观念,大家对海外就职的认知存在偏差。但也不可否认,我们目前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希望若干年后,这样的谣言不会再泛滥,因为那时在国内、海外工作都一样香。就如同刘本良博士坦言“我们国家已经非常重视人才”“中国已经足够我发挥能力了”。

作者:方骥 校稿编辑: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