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全国掀起了出国热潮。俞敏洪看到一个又一个同学出国留学。他还担心自己会长期留在北大任教,以后没有竞争力。他也希望通过出国来给自己充电,增强竞争力。

于是,俞敏洪走上创业之路的第一个原因就诞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出国梦,他开始复习英语,准备托福和GRE考试,分别取得了673和700的好成绩。通过复习,他无形中巩固和提高了自己的英语听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英语训练奠定了基础。

那个时候奖学金很少,俞敏洪意识到一个问题是他要自己挣钱去美国读书。那个时候,他在北大的薪水比较低,完全不可能靠他的薪水出国留学。

于是,他萌生了自己出去挣钱的念头,开始在一些培训机构参与托福和GRE课程的教学。同时,他继续在北京大学任教。对欣欣来说教学相对轻松,每周只上八小时的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俞敏洪就这样利用业余时间去兼职上课。他月入一两千元,几乎是他在北大的十倍。这是1980年代以前,当时工人阶级的平均月收入在100元左右,有的甚至只有40到50元。

没过多久,俞敏洪就从兼职训练中得到了启示。如果他自己开个培训班,赚钱会更快。言行一致是成功企业家的共同品质。

俞敏洪在北京大学开设了托福培训班。据说这个托福培训班其实没有人员,也没有执照。那时的俞敏洪不知道去哪里办证,当时他还是北大的正式教师。

由于俞敏洪本人是北大老师,以北大名义招收学生,虽然没有执照,但并不影响俞敏洪的入学。班里第一次有20或30名学生。

当时,俞敏洪的学生还帮他打广告,居然结成了师生联盟,开办培训班。

这件事让俞敏洪触动很大,就是他发现自己还有做生意的能力。

但好景不长,培训班证书的缺失最终产生了矛盾,为他离开北大走上创业之路铺平了道路。

由于没有执照,俞敏洪等人不能开诚布公地进行培训。此外,他还是北京大学的一名教师。

当时,北大已经开设了托福培训班,这是北大英语系教师业余收入的主要来源。显然,俞敏洪开这个培训班是为了抢生源,相当于搬了北大的奶酪。

很快,领导找俞敏洪说话,说千万不能这样,因为俞敏洪是北大的老师,绝对不能偷北大的生意。但是,领导不让他去北大培训班讲课。因此,俞敏洪拒绝关闭培训班。

后来,他也和领导发生了一些争执甚至冲突。最后,学校给了俞敏洪一个行政记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政记过处分张贴在北大著名三角区整整一个月,用扩音器播放一周左右。这是俞敏洪有生以来第一次“出名”。

那时,有人在北大看到俞敏洪,就会说:

“你看,就是那个被罚的老师。”

那时的俞敏洪还想留在北大,因为他当时的理想是出国留学。留学成功后,他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回国继续在北大任教,希望过上安逸的生活。

俞敏洪曾在回忆录中说:“对我来说,每天早上看书,在未名湖边散散步,是一种很惬意的生活。而我当时结婚了,所以我想要安全。”

然而,后来发生的一场风波,让俞敏洪看到,留在体制内已经没有希望了。

俞敏洪受罚后,学会了分家。那时,国家还在分房。既然受到了惩罚,就没有轮到俞敏洪了。

后来学校想派人出国留学,但轮不到他。有人会对我说:

“你看,某某没有受到惩罚,和你有同样的资格,又没有出国留学,怎么会轮到你呢?”

他发现,在游戏规则中,被惩罚的事实,可能会对他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与其在北大过得不好,不如主动离开。

1990年,俞敏洪向北大递交了辞职报告,随后用三轮车将自己的财物从北大宿舍拉了出来。离开北大后,他到外面的六郎庄租了一个农家。

正是因为离开了北大,离开了北大的庇护所,俞敏洪才有了他不断前行的事业,新东方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所以,这确实符合中国古语:“人移生,树移死”。

小编认为,人生应该是这样的:不断清除过去,走出舒适区,只有踏入创业风暴,才能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力,才能看到彩虹,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