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班级群、补习班的交流群........

身为学生家长的你

肯定加入了不少家长群

有些不法分子就瞄准这一机会

乘虚而入

混入群中冒充“老师”

借收取资料费等名义实施诈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8月12日凌晨,阿坝州小金县某小学六年级的一个班级微信群里,“班主任姚老师”发了一则消息:

因疫情原因,收到学校临时通知,为巩固孩子学习能力,需要提前向厂家订购孩子们的学习资料,语数英三科学习资料,练习题等等资料费385元加打印费3元合计388元,并附了一张支付宝收款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班主任”还专门提醒家长,资料费不要发给他,统一扫描收款码支付,交费成功后把截图发到群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多久,就有人在群里晒出了付款成功的截图,随后,家长们陆续在微信群内发送微信红包或扫描支付宝二维码向“姚老师”转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天早上,真正的班主任姚老师看到微信群消息之后,立即在群内发信息称收费的不是本人,让家长停止转账。至此,已有17名家长被骗,被骗金额共计6000余元。

本是“老套路”,为何在开学季又掀起一阵风?骗子又是如何让家长信以为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调查,该班级群并没有设置群主同意才能入群的限制,这就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据当事学生介绍,骗子加了自己微信好友之后,就给他发消息称需要确认一下班级群二维码,他随即将班级群二维码打码之后发给骗子,骗子表示要未打码的二维码,趁机扫码入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骗子进群后,把自己的头像和昵称改成与班主任姚老师一模一样,并拉了两个人进群,其中一个把名字改成了某某家长,在“班主任”发了交费通知后,第一时间发了付款成功的截图,以诱骗其他家长付款。

如何避免家长群诈骗“陷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群管理有哪些隐患和漏洞?这五大“陷阱”要绕行!

1.地毯式网罗各种群信息:“骗子”大多是规模化撒网式搜索“班级群”“年级”等关键词,钻了开学季,新生家长和班主任刚建群,彼此不熟悉的“空子”,化名“某某家长”偷偷潜入群。

2.浑水摸鱼获取进群二维码:有些骗子蹲守校园门口,通过与其他家长闲聊、套近乎的方式,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或者混进新生家长会,趁机扫描张贴的二维码,很多群聊设置并未开启“群主确认”功能,骗子就此进群。

3.通过私聊进行针对性诈骗:有的骗子会利用QQ群不是好友的两人可发起临时会话这一功能实施诈骗。骗子在家长同意后,就会发来收款二维码。有的家长觉得不好意思,也没有追根究底去打听收费详情,就草草付了钱。

4.抓住时间差,发布诈骗信息:通常情况下,老师上课会开启消息免打扰甚至关机,此时骗子会利用时间差,让真老师不能及时发现。

5.更换头像,借机下手:骗子进群后,会将备注设置为“xxx学生父亲/母亲”,成功添加班主任QQ/微信,默默观察班主任的活动规律,然后找机会将自己头像和昵称换成班主任的,在群里发送相关通知,收款后立即退群,等真老师上线后,骗子已经逃之夭夭。

为有效地预防电信网络诈骗,要做好“一审、二查、三监督”的运行方式。

一审,作为班主任,在日常或者是开学季建立微信群时,应添加进群验证功能,通过回答验证问题进群,并按照统一格式更改备注。同时,老师为了避免虚假备注的情况,在家长进群时对家长的ID号(微信号)进行验证,为保障群安全添加双保险。

二查,群主应及时发布群规公告,让家长在合理的时间段发布合理的消息,如有家长发布任何与班级群交流无关且含有未知隐患的链接,老师应及时警告并立即与学生家长单独联系,在警告家长危险性的同时,对家长的当前状态进行甄别。

三监督,在班级群中往往老师的上课时间或午休时间会成为隐患的盲区,此时班级群内的家长之间应该相互监督,共同维护群秩序,如有人发布隐患链接、虚假消息或收款二维码等,不要盲从,首先需自发对其进行警告、记录其账号ID并同时@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熊猫反诈”温馨提醒

家长们如不幸遭遇骗局请及时留存相关证据,报警求助并通知校方。

内容来源 /阿坝州反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