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唯一创立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日本知名实业家稻盛和夫近日去世,终年90岁。很多人或许并不了解他,但却可能看着眼熟,他的头像与名字,和马云等人一起,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国内各大机场书店的C位。

稻盛和夫年轻时创立京瓷,又在老年创立KDDI,这两家企业都进入了世界500强。他更是在78岁时临危受命,将岌岌可危的日航从破产边缘救回。稻盛和夫像其他的杰出企业家一样,不断地回馈社会。为了奖励科学研究,他创设了京都奖;为了培养年轻的经营者,他创立了盛和塾;为了帮助中国的贫困学生,他设立了“西部开发奖学基金”。作为对华友好的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曾获得中国中日友协授予的“中日友好使者”称号。其“敬天爱人”——任何经营行为都不得违反社会的一般道德标准,要符合做人的道理,和“利他”——员工第一与利他经营,先“利他”,才能达到长远的“利己”,这两项最核心理念更是对中国一大批现代企业家启迪颇多。

稻盛和夫对人生有思考,在企业管理中有实践,他写过一些探讨经营之道与商业理念的书,但市面上关于他的书大多为代笔,鸡汤味很浓,基本都是让人在精神层面如何如何,事情如何做却没有说。这就使得稻盛和夫经营理念传播过程中的片面化和鸡汤化在所难免,养活了一批“听懂掌声”的骗子、伪大师,这可能也是稻盛和夫没有想到的。

稻盛和夫说要讲道德,就真的讲道德;说要乐于为事业奉献,就真的乐于奉献;说要控制私欲,就真的控制私欲;说要把钱捐出来,就真的把钱捐出来,并没有心口不一,更没有只要求别人而放过自己。这一点让不少企业家相形见绌。一些企业家奉稻盛和夫为经营之神,不光自己学,还团购买书给员工看,甚至让员工写读后感,但鼓吹的“敬天爱人”却只是“敬己爱钱”,“利他”和“奉献”却只是让员工燃烧自己来奉献企业,老板坐享收益最大化。这非但无助于企业的经营,也让很多员工把对老板虚伪行径的厌憎莫名投射到稻盛和夫身上。

稻盛和夫除了圣人化的做人准则,还形成了一套逻辑自洽的管理学与哲学(所谓“稻盛哲学”),这一切虽和他幼年时代受过新兴宗教的影响,年迈时又皈依佛教不无关系,但“善”的感召力终其一生,无所不在。少一点贪欲,多一点利他;少一点盲目的自信,多一点科学的经济意识,是稻盛哲学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正如马克思曾指出的资本主义“异化”问题,对于习惯性的,过火的域外造神宣传的祛魅效应,我们当有所警惕,大师的声誉除了会被连累贬值,更会被一些用心不良之人利用。例如稻盛和夫早就关闭了“盛和塾”,国内却冒出很多“盛和塾”培训,用意不言自明。此外,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成功的企业都积极寻求向国外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应如何面对跨文化状态,即如何面对不同国家的文化相遇时的问题。跨文化状态的问题普遍存在于任何国家的外资企业中,这也是已经或者将来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应当考虑的问题,相比“工作是最好的修行”、“做事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样的稻盛哲学,我们的企业所输出的价值观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魏敏(上海健康医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