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第一印象,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这一最先的印象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并持续较长时间。
第一印象很重要。一个人如果在初次见面时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会愿意和他接近,就能较快地相互了解,并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反之,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会使得人们对他冷淡或敬而远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其产生对抗状态。
37、近因效应
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比如,在追剧的过程,如果一个人一直以来都是良好的形象挺好的,但最近却做了一件坏事,或是一个人挺坏的,但最近却做了一件好事,我们都会对这个人物角色“刮目相看”。
又比如,单位年终考评时,新近违纪或有过失的人,人们对他的评价会大打折扣;而新近受到表彰的人,人们对他的评价往往会格外的高。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等都体现近因效应的影响。
38、刻板效应
指对某个群体产生一种固定的看法和评价,并对属于该群体的个人也给予这一看法和评价。
比如:基于对博士“学识渊博”的印象,认为博士应该无所不知,博古通今,但实际上博士更多的是专注精通于一个领域,而不一定是知识广度上的博大。
又比如:老年人保守;青年人毛躁;北方人性格豪爽;南方人会做生意;教授文质彬彬;军人雷厉风行等这些都属于刻板效应。
39、晕轮效应
指在人际互动中,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些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会倾向于以该印象推论此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偏差。
比如:年轻人在看待明星或自己的爱豆时,带有一定的晕轮效应。可能由于对方长相好,才艺好,于是觉得对方各个方面都好,完美无缺,不容置疑。商家也会抓住这个特点,由人气高的明星爱豆代言推出的产品,往往会得到年轻消费者产生更多的认同。
又比如:情侣之间也会产生这种晕轮效应,两个处于在热恋期的人通常会觉得彼此身上没有半点缺点,这就是由于彼此喜欢,所以将对方身上的优点无限放大,不能客观的看待优缺点。
40、多看效应
指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人事物,即对越熟悉的人事物越有好感,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
一项实验研究:在一所大学的女生宿舍楼里,研究者随机找了几个寝室,发给她们不同口味的饮料,然后要求这几个寝室的女生,以品尝饮料为由,在这些寝室间互相走动,但见面时不得交谈。一段时间后,研究者评估她们之间的喜欢程度,结果发现:见面的次数越多,相互喜欢的程度越大;而见面的次数越少或根本没有,相互喜欢的程度就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