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数字公益慈善发展论坛”在天津举行。论坛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负责人王新波,发表了关于《青少年网络沉迷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的主题报告。

报告围绕着青少年上网原因、主要活动、对学习的影响等主题,并对网络沉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据悉,报告的调研过程主要采用线上测评,对全国1.9万名小学四年级到大学四年级的青少年进行全覆盖调查。

一.超过六成的小学生跟父母学会上网,上网主要为“释放压力”

报告显示,调查对象中有88.2%的青少年能熟练上网,能熟练上网的青少年中93.2%的会自己主动上网。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超过六成的小学生从父母那里学会的上网。

王新波认为,当父母面对网络沉迷的孩子痛心疾首地“控诉”网络游戏、短视频平台、社会引导、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时,也应该反思自己在孩子小时候是否起到过助推的作用。

而对于青少年自主上网的原因,报告中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释放压力、获取信息和联系他人,其中“释放压力”高出其他选项近15个百分点。王新波认为,对于这一结果,要引起家长、学校、社会的思考和互联网企业的关注。

二.学生上网和“影响学习成绩”并无直接关系

报告显示,当代青少年学习、社交、生活的诸多方面都需要在网上完成。而青他们最喜欢且实际使用多的内容主要包括:聊天、看短视频、打游戏、查资料、上网课等。

王新波认为,人们之所以更加抵制排在第二三位的短视频和网游而不抵制聊天、网课,主要还是出于功利性诉求,认为短视频和网游对孩子成长没用。他认为,社会需要进一步反思“上网会影响学习成绩”的日常看法。因为报告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高时长的自主上网,并没有显著的低学业成就表现。

反而网络或许能激起一部分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从调查数据看,青少年普遍愿意接受来自各方的帮助和支持,特别是家长和学校有关上网的专业指导;与网络认识和网络安全等有关的网络素养提升培训;与编程、游戏技术、短视频制作有关的有用课程。

三.家庭或是造成青少年网络沉迷的主要原因

王新波表示,基于报告中数据分析结果初步研判,青少年网络沉迷的比例在10%左右,其中程度较深的沉迷者约占4.5%。“对于我国2亿的青少年基数而言,这是相当庞大的群体了。”

而数据表明,单亲家庭和祖父母带大的孩子网络沉迷的比例高于双亲带大的孩子;溺爱型和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以及时好时坏、紧张冷漠的家庭氛围最易导致孩子网络沉迷。另外,10岁和13岁是最需要特别关注的易感年龄。

“这为我们从环境入手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提供了依据。”王新波表示。

王新波认为,要解决目前的问题,社会各界需要联合起来做到三点:

一是部分家长需要意识唤起与科学引导:

二是建议互联网企业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的网络心理;

三是倡导树立治未病观念,防患于未然,通过易感群体筛查、科研投入和正确引导预防网络沉迷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