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颜(1236年-1295年),蒙古八邻部人,元朝初年名臣,也是灭亡南宋的名将。伯颜智略过人,深明大义,用兵筹谋,出神入化。

伯颜早年生长于西域地区,以深谋善断著称。他的出身并不显赫,其曾祖父述律哥图、祖父阿剌、父亲晓古台,都先后出任八邻部左千户职位,其祖上三代都只是一个蒙古部众的中层官员。

伯颜早年和忽必烈也没有交集,当忽必烈亲征大理,攻打汉江,平定秦陇,以及激战漠北之时,都没有他的身影。

那时,伯颜正跟随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远征西亚,并建立了伊利汗国。直到与忽必烈争汗位的阿里不哥失败投降,他才以旭烈兀使者陪臣的身份,来到中都燕京。

至元二年(1265年),29岁的伯颜抵达元廷后,慧眼识人的忽必烈“见其貌伟,听其言厉”,一眼就看上了伯颜,并将其留作侍臣,参谋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忽必烈甚至还做媒,将中书右丞相札剌亦儿·安童的妹妹嫁给伯颜为妻,并说:“做伯颜的妻子,不令你的姓氏失色。”

当年七月,伯颜就被忽必烈提拔为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元朝官制以右为尊,左丞相虽然不是正相,但也已经是朝中显贵了。

伯颜也没有辜负忽必烈对他的赏识,“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

伯颜为相,当时无论是蒙古大臣还是汉族大臣,都佩服地说他“真宰辅也”

至元四年(1267年),伯颜被升为中书右丞相。三年后,又迁为同知枢密院事,这时的伯颜才34岁,已经达到位极人臣的高度了。

我国古代的政治人物,如果能够出将入相,那便是达到了人生中事业的最高层次,也是自身素质的最高体现。

刚过而立之年的伯颜,已经是宰相了,很快,又有了他人生中最得意之作,那便是:出征为帅,南下灭宋。

当忽必烈和胞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成功后,大漠南北尽归忽必烈统辖后,忽必烈便把南下灭亡南宋列为最重要的军事目标,以期实现大一统王朝。

忽必烈在吸取蒙哥汗南征失败的教训,以及自己亲征汉江的经验后,他将主攻的方向由川蜀转移到荆襄,即主要攻击襄阳和樊城这两座重镇。

至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采用南宋降将刘整之策,派兵围困襄樊,从此长达六年的襄樊战役拉开帷幕。期间,宋朝数次派重兵破围,但均未成功。

至元十年(1273年),襄樊陷落,南宋的江淮防御体系崩溃,一举南下灭亡南宋的时机到来。

这时,就要确定南下灭宋的主帅人选了,在朝廷的廷议上,大将史天泽、谋臣姚枢都向忽必烈推荐伯颜为帅,甚至连忽必烈帝师八思巴也竭力举荐伯颜,认为他才能出众,堪当大任。

至元十一年(1274年)七月,忽必烈下诏,命伯颜、史天泽同为平宋荆湖行省左丞相,共同担任伐宋的最高统帅。但此时的史天泽已经患有重病,无力从军,不久便病逝于真定,于是,伯颜便成了唯一的灭宋主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伯颜出征前,忽必烈告诫他说:昔曹彬以不嗜杀平江南,汝其体朕心,为吾曹彬可也。

曹彬,乃是北宋初年名将,他奉宋太祖赵匡胤之命,率宋军攻灭南唐,以不滥杀无辜而著称,南唐的都城金陵(今南京市)城破后,宋军未曾滥杀一人,此举既获得江南人士的一致好评,也深受赵匡胤的称赞。

九月初一,蒙古大军会师于襄阳,分三路进军。十三日,伯颜正式率三十万大军南下灭宋,此时38岁的他,意气风发,即兴作了一首七绝:

《奉使收江南》 伯颜

剑指青山山欲裂,马饮长江江欲竭。

精兵百万下江南,干戈不染生灵血。

需要说明的是,伯颜身为蒙古人,本来并不精通汉语,他只是到元廷任职后,与汉人大臣接触,才开始学习汉语,并迅速熟练起来,史书评其书法“妍秀稳密”,文词“落笔雄伟,若老于翰墨者”。

伯颜所作的这首诗,虽然还不能历史上的其他诗词大家想比,但也算得上是对仗工整,意境雄浑了。

其中,最后一句“干戈不染生灵血”,是他对忽必烈作出的承诺,以应答出京前忽必烈对他的嘱托。忽必烈闻之后,欣慰地称赞说:伯颜知吾心。

至元十三年(1276年)正月,元军兵临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城下,伯颜下令禁止军士进临安城,而是先派襄樊降将吕文焕持黄榜安抚城中军民。

二月初五,南宋太皇太后谢道清带宋恭帝及文武百官出城,并奉上传国玉玺和降表,南宋灭亡,历时316年的赵宋王朝,到此时宣告结束。

作为征服者,伯颜在进入临安后,他出榜安民,维持秩序,下令封存府库,登记钱谷,并命元军将士不得擅自进城,对敢于暴掠者军法从事,从而保护了繁华的南宋都城没有遭到破坏,此举,也实现了他“干戈不染生灵血”的希望。

伯颜率队返京之时,忽必烈命文武百官全部出城迎接,并召至宫中慰问,大加夸赞,但伯颜却低调地说:“奉陛下成算,阿术效力,臣何功之有?”

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军最终于崖山海战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宋臣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十万军民追随其后,纷纷跳海殉国,南宋彻底灭亡,元朝也正式完成全国的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