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文章头部

著名诗人席慕蓉:《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太可怕了,一定要移出课文。

这是诗人席慕蓉在南开大学演讲时,偶然谈到了中国经典神话故事《愚公移山》,于是发表了这样的看法。

《愚公移山》能像今天这样家喻户晓,跟当年毛泽东主席的推崇有很大关系。因为这正是毛泽东经典文章“老三篇”系列之一。“老三篇”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倒背如流太正常了!那个年代的人活出了精气神,《愚公移山》就是这种精神来源之一。20世纪的中国,就是靠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走了过来。

21世纪了,这篇文章受到质疑。著名诗人席慕蓉,就极力主张将《愚公移山》撤出课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太太的理由很充分,

愚公移山,典型的破坏环境

。人不能跟大自然对着干,人只能顺应自然,而绝不能狂妄地认为人定胜天。

再者,

愚公嫌山挡路,解决问题的方式为什么不是搬家而是移山?

愚公从处事方式上就错了。误人误己误子孙。

席慕蓉老太太的观点一经发出,当时就引起争议。她的第一条,讲的就是人与自然要和谐,改造就是破坏,非常不好。第二条涉及做事的方法与效率问题。为什么那么一根筋呢?为什么不能变通思维,多角度看问题,集思广议多弄几个方案,综合比较之后得出最优解?

深究下去,年过90的老愚公,还是今人早已视为糟粕的大家长作风,他的一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将自己与世代子孙的人生命运全交代了。你问过他们的意见了吗?他们愿意为了实现你的目标,像你这样活着,一辈子挑土来挑土去?他们的人生凭什么他们不能作主?

你这是典型的不尊重基本人权,不尊重个体生命,只是把子子孙孙当成了工具人。这样一看,《愚公移山》确实暴露出新时代下的水土不服。有些东西单挑出来,明显是落后的,也是现代人早已摒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像席慕蓉这样的质疑也不是第一次,早在此之前,北大教授金克木点评《愚公移山》,就认为《愚公移山》不过是把山搬到别处,自家方便了,山却又去堵别人家的大门了。因为原小说,山并没有消除,只是感动神仙,挪了地方。这同样是很大的质疑。

但作为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的神话传说,愚公精神也早已成为中华文明的内核之一。不惧嘲讽,勇于改变,永不言弃的精神,必欲成事的决心,也同样是这篇寓言能看出的内涵。视角不同,对《愚公移山》的评价可能截然相反。

面临这样境况的,也远不止一个《愚公移山》。这几年教材改革,不少曾经耳熟能详的经典诗文,都面临过质疑乃至撤出课本。岳飞的《满江红》,诸葛亮的《出师表》,辛弃疾的代表作《破阵子》,杜甫的经典七律《客至》,鲁迅的《阿Q正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包括一些经典红色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以及《狼牙山五壮士》等等,新时代下都有过各种说法,适不适合进入课本,争议并不少。

如何在新时代下重新审视与取舍,确实不是容易的事。但经典作品,应该经得起争议。有争议有讨论,才有更活泛的思想。

席慕蓉鼓动青少年说,“我们一起投票否决掉”《愚公移山》,让它撤出课本,如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选择?

这是文章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