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悦 通讯员 鹿燕

为了解新设立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融资现状,反映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近日,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选取了13家小微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小微企业享受的融资优惠政策效果明显,但存在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缺乏抵押有效担保、贷款利率仍然偏高等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需关注,期盼进一步完善融资环境。

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半数企业选择贴息贷款

调研发现,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是企业融资主要用途。在13家调研企业中,有5家表示融资目的主要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占比最多,为38.5%。

国有银行贷款是企业融资主要途径。调研中,选择融资主要途径是国有银行贷款的企业最多,占比31%。

贴息贷款是企业享受最多的融资优惠政策。在融资享受的优惠政策方面,半数企业选择了“贴息贷款”,其次为“普惠金融相关优惠政策”。

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贷款利率偏高

在存在的问题中,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选择余地有限是其中之一。调研中发现,目前通过国有银行贷款仍是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一方面企业有迫切用款需求,但银行考虑风险不敢贷;另一方面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限制条件较多,个性化的信贷产品较少,在风控方式上抵押贷款多、信用贷款少;在贷款期限上一年期贷款多、超短期和长周期贷款少,难以满足当前融资需求。

缺乏抵押有效担保,银行贷款门槛高。小微企业经营规模有限,其自身条件制约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因为缺乏优质的抵押物和有效担保,使得银行不敢充分放贷,只能按照一定比例的提高贷款门槛,规避风险。如某装饰材料经营部是一家个体经营户,规模小,资本积累少,很难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同时经营不够稳定,信用状况较难给予客观评价,通过银行贷款有一定难度。该商家表示就算能从银行取得贷款,但批复的贷款金额也会较少,很难彻底解决经营资金的问题。

贷款利率仍然偏高,增加成本费用。目前银行的贷款综合利率仍相对较高,虽然部分银行为了加大信贷投放,采取了“降价保量”的策略,但小微企业仍会考虑利率带来的成本问题。另一方面为了解困应急,企业有可能通过不正规的民间借款渠道来缓解资金压力,增加了融资隐患,提高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搭建信贷平台完善信用体系

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调研建议,搭建信贷平台,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完善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小微企业数据进行挖掘和关联性分析,给出相应信用评分,帮助银行实现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风险评级和信用管理考核评价,筛选优质企业,扩大放贷范围。

引导“精准放贷”,进一步优化融资环境。银行要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建立一个小微企业批量获客的新渠道。加大营销力度,研发创新产品,尤其是信用类贷款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信用贷款支持。此外,要善于维护客户企业,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及时调整做好信贷工作。

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提高融资需求。要充分发挥宏观政策的调节作用,通过刺激消费需求扩大市场,激发市场活力。通过市场机制拉动投资需求,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份额,拓展经营途径,提高融资需求,改善供需平衡结构,确实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