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4日,在大连一家医院内,有位老人已经在病床上昏迷多日,面如纸缟,呼吸微弱,子女亲朋们轮流在床边守着他最后的时光。

忽然间安静的病房被老人的梦境打破:

“敌人上来了,你骑摩托车先走,把马给我留下!”

喊完这最后一句指示,老人安详地闭上了眼睛,监护仪上已经不见心跳,他以这样的方式和世界作了最后的告别。

这位老人不是普通人,他是开国将军贺健少将,他19岁偷偷参军,经历过土地战争、抗战、解放战争,一辈子忠心耿耿久经考验,但成为司令后回乡探亲却被母亲给了一巴掌,这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负气离家为参军,一心只为得自由

贺健,生于1910年,湖北黄安人,和当时许多由于贫困无路可走而参加革命的红小鬼不同,贺健生在中农家庭,家里薄有资产不愁吃穿。

但生在农民家庭勤劳能干才是庄稼人的本份,贺健却从小与众不同,他不爱干活,不爱早起,还特别调皮,哥哥嫂嫂甚至父母都看不惯他这派懒惰样,经常打骂小贺健。

对于父母的责骂贺健是没什么可说的,但是哥哥嫂嫂的打骂他则十分反感,越反感越不干活,越不干活越招致责骂,久而久之小贺健逆反心起。

只要哥哥嫂嫂骂他一句他就回两句,打他一下他就踹他们两脚,渐渐养成了反叛、天不怕地不怕的顽劣个性,家人都不喜欢他,父亲连书都不让读直接辍学回家。

16岁那年的某一天,因为和二哥二嫂打架,贺健离家出走跑到县城游荡,看到大街上有队伍走过,他渴望自由的心生起,心想着可以和这些人走南闯北再也不用在家受气了,于是二话不说加入了队伍。

但小儿子多日不回家可是急坏了家里的老父老母,老父不得不来县城多方打听才知道了小贺健的下落,气冲冲地寻到部队把贺健大骂了一通,逼着回了家。

虽然不得不继续回家务农,但小贺健的心中从此便种下参军的梦想,他18岁时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于是参加了本村的赤卫队,在赤卫队里和大人一起斗地主打土豪表现积极,惹人注目。

20岁时便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启了戎马生涯,但这一切都没有告诉他的母亲,因为怕母亲担忧,他一直谎称是出去谋生活。

二、领导身边警卫员,舍生忘死立大功

1935年6月,已经是徐向前警卫员的贺健奉徐向前的命令,护送当时的军委副主席张国焘去两河口与领导人开会。

此时的张国焘对这次会议是心里很没底的,一方面由于之前和中央就路线问题发生分歧,不知此去会如何定论,另一方面从所在驻地到两河口路途十分凶险,既要翻越一座高山还要穿过一片原始森林。

因此张国焘对自身安全十分担忧,他点名要贺健担任自己的警卫员,是因为之前注意到贺健有非同一般的机警勇敢,是个将才,由他来担当警卫员张国焘心里是很放心的。

当贺健来报到时张国焘索性将自己的警卫队都交给贺健指挥。贺健一行顺利将张国焘护送至两河口后,时刻将张国焘的人身安全放在心上,眼里只有张国焘。

领导们开会时他警惕地查看四周丝毫不敢懈怠,开了什么会会上都讲了什么他完全顾不上听,开会结束张国焘要歇息,他依然机警地根据卧室的布局合理安排每个警卫员的守护位置,那一夜大家都睡得很安稳。

三天后他们一行要返回驻地茂县,贺健提前安排妥当警卫工作,使得张国焘安全返回,至此,贺健圆满出色地完成护送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健在担任徐向前警卫员的时候也曾经历过多次著名战役,其中潢光战役时,他更是舍生忘死救了徐向前和陈赓一命。

那是战斗打响的第二天,徐向前和陈赓一起登上一处高坡,以观察战斗进程,天空升起红色信号弹时,八千名红军战士从四面八方向敌人发起进攻。

此时站在徐向前左后方的贺健忽然听到一种炮弹飞来的丝丝声,机警的他立马大喝一声:“不好!”就冲上前去,双手用力把徐向前和陈赓推下山坡,而自己却被炮弹的气浪甩出去七八米远,昏死过去。

当战斗结束大家找到他时发现他的后背被炸得血肉模糊,肋骨都被炸断,简单包扎后徐向前命人立刻将他送到后方医院,陈赓又塞给贺健几枚银元以防万一,叮嘱院长一定要治好贺健。

后来贺健康复重回部队,几经辗转又与陈赓部队重逢,陈赓仍不忘救命之恩,一定亲自再去看看这个普通的警卫员。贺健,正是凭借着自身的机警干练和舍身取义赢得了众人的信赖和敬仰。

三、大起大落少将军,响亮耳光慈母心

贺健将军一方面聪明果敢,毅力惊人,打的都是恶战硬战和最难啃的攻坚战,他一辈子只爱打仗,觉得这是自由快乐的事,充满成就感。

积极参加军事学院的学习时非常用功,大字不识的他早上五点起床凌晨一点睡觉勤奋苦读,最后取得军事学院认可的大专学历,战场上屡立奇功的他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另一方面将军性格直率脾气暴烈,在戎马生涯里做过不少得罪人的事,甚至由于说实话而遭受不公平待遇,几次被降职受处罚,这让他的性格慢慢变得沉默寡言,不爱多谈过去也不臧否他人。

但他内心也有软肋,那就是他20年不能相见的老母亲。

1952年,国内局势暂时稳定,贺健将军终于能抽空回家探亲。在离家还有二里地的时候,贺健就忽然发现前方就有一位老人,穿着黑色的棉布长袍,单薄的身体立在风中,仿佛瞬间能被风吹走似的。

忽然他眼眶一热,胸腔起伏——那不正是自己的老母亲!他加紧步伐走上前去,泪水早已模糊视线:

“娘!我回来了!”

老人定定地盯着自己的儿子,嘴唇止不住得哆嗦却讲不出话来,忽然抡起胳膊打了儿子一记响亮的耳光。

老人家仿佛用尽了她年老身体的全部力气,这一耳光是儿子瞒着自己偷偷参军的气愤,是二十年都不回家一趟不知死活的担惊受怕,是多年来深深的思念在那一刻决堤。

贺将军眼泪纵横,沉默不敢言语,老人家扶起儿子低垂着的头紧紧抱在怀里,生怕自己的孩子又要远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一晃二十年,时光如那白驹过隙,多少金戈铁马战场硝烟的画面呼呼抛向耳后,仿佛一场惊心动魄的梦

忽然间惊醒,睁开眼睛,揉去朦胧,白日炎炎黄土宕伏,江山已经易主,却还有母亲那鬓边熬白的发丝在和游子诉说着往日的离愁别情。

岁月沧桑,山河再多动荡,都敌不过母亲对孩子的深情呀,有母亲在,落叶便有归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