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开国将领授勋仪式上,许世友、

陈锡联等几位开国上将,走到一位中将面前向其敬礼,在场的一些人见到“上将向中将敬礼”的场面有些不理解,但是更多的将领却深知其中含义。

这位受到大将敬礼的中将名为詹才芳,许世友、

陈锡联等人当年都是

詹才芳的部下,即便今日位列上将,比詹才芳的军衔要高,却依然不敢忘记自己的老首长、老班长。

詹才芳一生带出许多将领,也有恩于很多人,他在1990年生病住院的时候,徐向前,李先念,洪学智,陈锡联,秦基伟,陈再道等开国元勋纷纷到场探望,表达自己的祝福,詹才芳见到他们,也在病床上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

詹才芳病逝后,华国锋亲自送来8字挽联:

“德高望重,千古添芳”

,表达了自己对詹才芳的感恩和敬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詹才芳病逝,华国锋最是伤心,因为詹才芳当年对他有知遇之恩。

1967年6月16日,周恩来总理听完詹才芳的汇报,没有直接结束聊天,而是向他提出一个问题:

“湖南还有没有干部可以出来工作?”

詹才芳知道周总理提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深思熟虑之后,斩钉截铁地答道:

“有两人,一个叫万达,一个叫华国锋。”

周总理又问:

“华国锋这个人怎么样?”

詹才芳这次没有思索,直接回答四个字,

“老实可靠!”

也正是詹才芳回答的的这四个字,令当时处境艰难的华国锋迎来人生转折,才有他九年后登上天安门的机会。

詹才芳生病卧床期间,他的妻子杨静一直陪在身边,一刻也未曾离开,两人已经共同走过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情深似海。

1992年12月2日,詹才芳因病逝世。妻子杨静再也压抑不住自己的情感,泪水夺眶而出,两人曾经共同经历的一幕幕,就像过电影一样浮现在眼前,尤其是在最艰苦的那段岁月,詹才芳的那一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仿佛就是在她的耳畔萦绕……

詹才芳将军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曾经为新中国顽强战斗的革命精神却永远长存,就让我们一起回首詹才芳将军曾经那段峥嵘岁月,一起怀念我们心中的英雄!

1907年9月12日,湖北黄安(今红安)高桥镇黑石咀村,詹才芳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与自己的四弟詹才选是孪生兄弟,在他俩之前,还有两个姐姐与两个哥哥。

詹家就靠父亲詹仲禄种庄稼维持生活,除了糊口之余,便再没有余钱能够治病。詹才芳的母亲身体向来不好,在詹才芳7岁时,詹才芳40岁的母亲因为没钱治病,年仅40岁便病逝了。

詹才芳12岁时,父亲詹仲禄与二姐因为野菜中毒,双双离开人世,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12岁成为孤儿,孤苦无依,父母没了,家便没了,该何去何从,詹才芳自己也不知道。

詹才芳已出嫁的姐姐詹厚娣,在此时伸出援手,将詹才芳接到婆家生活。詹才芳既不幸,也幸运,因为他在姐姐家生活的这段时间,不仅没有受到姐夫的嫌弃,反而受到姐夫的全面照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姐夫余楚臣是一名秀才,性格温厚,待詹才芳如亲弟弟一般,有时间还教詹才芳读书识字,对詹才芳后来的路起到很大的帮助。

生活虽然比以前安逸很多,但是詹才芳却并不贪图这样的安逸,在他的内心中,总有一股热烈的激情涌动,想要出去闯荡一番,过上独立的生活。

姐夫知道詹才芳的想法以后,依然表现出极大的支持,开始四处为詹才芳谋求出路,希望能够给詹才芳一个好的起点,同时也希望他能走上正途。

姐夫余楚臣最终找到他的舅舅董必武先生,当时的董必武创办一所武汉中学,16岁的詹才芳便到武汉中学谋求一份校工的工作。

当詹才芳来到董必武办公室时,董必武对他非常热情,毕竟有亲人为之引荐,詹才芳也相对比较放松。

董必武问他,

“我早就听说你想读书,是吧?”

詹才芳答道:

“我7岁就死了娘,12岁就没了爹,后来就给人打长工,家里穷,所以只读了一年私塾”。

董必武听罢,伸手指向身后的四个大字,分别是“朴、诚、勇、毅”,问詹才芳是否认识,詹才芳只认识朴、诚、勇三个字,对“毅”字却答不上来。

董必武分别解释四个字代表的含义给詹才芳听,本来希望通过这样的讲解,能够令詹才芳多学习一些知识,没想到詹才芳听后,激动的说,

“对!我们穷人就是要联合起来和地主老财斗到底!不能心慈手软!”

詹才芳这突如其来的回答,令董必武刮目相看,他此刻才真正认识到,面前的这位十几岁少年,并不是一名普通的校工,更是一名“革命者”。

1924年,詹才芳在董必武的教诲下,加入革命,加入青年团,参与到伟大的事业中来。

1925年,詹才芳在董必武的影响和指导下,回到老家黄安,与姐夫余楚臣一起办平民学校,贫苦农民子女可以免费入学,他们一起教授知识与革命道理,取得一定成绩后,得到董必武的表扬,

“学校办得不错,教材编得很好,既是识字课本,又是宣传提纲。”

令人惋惜的是,学校开办近一年的时候,余楚臣便被国民党残忍杀害,詹才芳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与姐夫之间的情感深厚,既是亲人,更是战友。

詹才芳却只能暂时压制住自己悲痛的情感,继续投身到革命事业之中,继续在新田办校和组建农民自卫队!

随着詹才芳参与革命的深入,詹才芳愈发明白武装对于革命的重要性,并将主要精力放在整顿和扩充农民自卫队上,提升“枪杆子”的威力。

1927年,大哥詹才华、二哥詹才进、四弟詹才选兄弟三人共同协助詹才芳组织农民暴动,11月13日,兄弟四人又共同参加了“黄麻起义”!

当天午夜时分,詹才芳与兄弟三人与起义队伍一同来到黄安城外,距离南门不足1公里处有一个小村子,詹才芳等人便潜伏在此处观察。

等到黄安城被起义军包围以后,詹才芳挑选30名精英,悄悄摸到黄安城南门处隐蔽起来。

黄安县城虽然并不是什么大城,但是城墙却异常坚实,高度达到8米左右,并且每个城门配有两门土炮,天色刚刚黑下来,城内的守卫便警觉的早早关闭城门,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市,尤其对于农民起义军来说,攻城对他们来说尤为不易。

詹才芳带着30人隐蔽在城门前时已过凌晨,冬天的凌晨十分寒冷,然而进攻的信号却迟迟没有传来,等到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挂满露水,那种冰冷的逐渐传遍全身,有的士兵开始抱怨,詹才芳却异常坚定,安慰他们再耐心等等。

在隐蔽期间,巡逻的守城卫兵还会不时发出恐吓,如果没有经验,还真会被他们诈出来,结果战士们没人上当,只觉得好笑。

凌晨4:30分左右,当黎明到来之前,终于传来几声枪响,令詹才芳等人精神立刻振奋起来,尤其是詹才芳,几乎是与枪声同时跃起,高举手中的手枪,大喊一声“冲啊”,便飞身第一个冲了出去,其他队员立刻跟上,直奔黄安城南门而去。

当詹才芳指挥突击队员架设云梯打算冲上城墙时,却被城头的守军火力压制,顿时硝烟四起,登上城墙的路被封死。

等到起义军到来时,詹才芳指挥他们对城头守军进行火力压制,这才重新取得攻城的机会,当突击队员们冲上城头,向守军扫射过去,犹如天神下凡一般,惊得守军四散奔逃,而詹才芳一往无前,成为突破黄安县南城门的第一人,他占领城门后打开城门,迎接起义军入城。

14日清晨,革命红旗插满黄安城头。

詹才芳因为军功,被任命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一路军特务营营长,开启了他军事生涯的新篇章。

1928年,詹才芳在木兰山下作宣传工作时,听一位农民报告,在河口镇有一股民团,经常进行搜捕,搞得人心惶惶,不敢前去赶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詹才芳听说以后,决心将这股民团消灭,为了侦查敌情,詹才芳扮成算命先生前往侦查,在取得敌人情报以后,开始研究具体作战方案。

这一天,正是河口镇的集日,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詹才芳与刘保坤扮成扮成两位东家,为了逼真,还特意戴了一顶瓜皮帽,其他三人则扮成农民,挑着粮食与他们一同进城。由于詹才芳准备到位,5人顺利进入城中。

当詹才芳等人走到偏僻处,詹才芳与刘保坤快速脱掉身上的老板装扮,丢掉了瓜皮帽,换上百姓的普通衣服,二人拿着酒壶喝了几口,来到人多的地方,开始你骂一句,我骂一句的演戏,就像是两个酒鬼朋友,互不相让。

詹才芳指着刘保坤说他不够朋友,不请他喝酒,刘保坤则还嘴道,就是我花钱请你喝的酒,二人越吵越激烈,从推搡发展到大打出手,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直到民团的岗哨兵走了过来,骂骂咧咧的说道:

“滚开,老子要开枪了!”

岗哨兵的喊声显然奏效了,围观的人顿时跑得一个不剩,但是詹才芳与刘保坤却镇定自若,内心也十分欣喜,因为他们等的就是这一刻。

詹才芳对民团岗哨兵醉醺醺的说道,

“老总,您给我评评理。”

岗哨兵刚刚靠近,却发现刚刚还醉醺醺的詹才芳,突然目露精光,一拳便打倒这名哨兵,刘保坤见状,迅速抢过民团哨兵的配枪,将其击毙。

詹才芳抽出手枪,用手一挥,3名战士也都拿出早就隐藏在谷子里的枪,跟着詹才芳一起冲向民团大院。

这里说的看似轻而易举,其实此举惊险异常,因为哨兵一旦一击未死,就会发出预警信号,詹才芳与其他几名战士,很可能就会陷入被动,甚至是有牺牲的可能性。

詹才芳第一个冲到民团的房前,一脚踹开房门,屋内的民团晚上出去清缴,白天正在睡觉,被突然闯进来的詹才芳等人吓破胆,纷纷投降,有一个想要拿枪偷袭,被詹才芳一枪击毙,其余人纷纷就范。

詹才芳收缴民团武器,并将他们游街示众,接受群众的指认,经过游行确定了其中四人罪大恶极,将他们击毙后,又对其余人进行教育后释放回家。群众对此拍手称快,詹才芳也因此名声大振。

1928年8月,詹才芳与詹才华在高桥河素湾暗中商讨对敌政策时,却遭遇了叛徒的出卖,清乡团大恶霸熊廷发带人埋伏起来,将不知情的詹才芳与詹才华抓了起来。

在他们被敌人捆绑时,詹才芳突然出手,将两人推翻,詹才华见状,高声大喊:“快跑!”詹才芳这才反应过来,撒腿就跑。在熊廷发的人追他的时候,詹才芳机智地扔掉身上的两个银元,趁他们抢夺银元时逃离了。

詹才华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被敌人押回黄安县,詹才华同志一路上受到熊廷发等人的严刑拷打,却始终没有说出任何信息,面对敌人残酷的迫害,他选择无声的抵抗。

詹才华的坚贞不屈,令敌人兽性大发,十分残忍地挖去双眼,割掉鼻子,用竹签扎他的手指,在残忍杀害他以后,还将他的头颅城门示众,并且一路追到詹才华的家中,打算迫害他的妻女,好在她们及时藏起来才幸免于难,家里的草房却被烧得干干净净。

詹才芳得知哥哥牺牲的消息,万分悲痛,迅速找到革命军队伍,并且亲自带领短枪队,在几天后镇压了恶霸熊廷发,为哥哥报仇雪恨,为人民除害。

1929年,詹才芳的四弟詹才选担任秘密交通员,却在一次执行任务后,意外在况家河村被国民党抓住,其中一个姓罗的团长,正对着几个五花大绑的人发出威胁,

“再不说,我的枪不是吃素的。”

这时,一个国民党兵跑到他耳边说了几句话,又跑到周边的群众中,抬起手指着詹才选,大声说道:

“就是他”

詹才芳与詹才选是孪生兄弟,二人相貌极其相似,当罗姓团长见到詹才选时,错认成了詹才芳,于是恶狠狠地说道:

“詹才芳,你原来在这里,你这个共党小首领,没想到在这见到你,真是鄙人罗永才的荣幸。”

詹才选一听罗永才的话,便知道他是把自己错认成自己的三哥詹才芳了,于是主动走出群众行列,走入那些革命者的队伍当中,并且对每一个革命者微笑示意。

罗永才恶毒的威胁落在詹才选的耳中,他却对罗永才置之不理,无论是咒骂也好,威逼也好,利诱也好,他都不在乎,因为他已经做好为了革命事业牺牲的准备,并且不打算辩解自己的身份,既然罗永才认为他是詹才芳,那么他便顶着哥哥的名牺牲好了。

罗永才看到詹才选的微笑时,他知道自己什么也问不出来了,因为这样的微笑他在很多革命者脸上见到过,这是不畏牺牲的凛然,让他胆寒,于是他赶紧下令将詹才选等人枪毙,随着远处树林里的几声枪响,詹才选顶着哥哥詹才芳的名字牺牲了,永远离开了我们,却留下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詹才选牺牲的时候才22岁,他的妻子也刚刚怀孕,当噩耗传到他妻子的耳中,柔弱的身躯再也无法承受这巨大的悲痛,数次的昏迷,令胎儿不保,巨大的悲伤,让她很快也随之而去。

大哥、四弟的牺牲,令詹才芳的悲痛更深,对敌人的恨意更浓,对革命的信心更加坚定。经历革命的考验,战斗的洗礼,詹才芳迅速成长,年仅26岁时,便已经成为红四方面军军政委,经过长征和无数场战斗战役,此时的詹才芳虽然才26岁,却已经是一位“老革命”,他经历的悲伤、痛苦、艰难不比任何人少,他经历的艰难、危险、成功也不比任何人少,在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詹才芳,此刻已经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军政要员。

1948年9月7日,东北野战军司令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接到中共中央军委指示:

“不如置长、沈两敌于不顾,专顾锦、榆、唐一头为宜。”

对此,毛主席十分重视,进一步指出:

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即使其他一切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胜利。”

军情十分重要且紧急,詹才芳在9月9日深夜,收到林彪、罗荣桓密令:

“以隐蔽、迅速、突然动作,插向锦州、义县之间,切断锦义敌之联系,包围义县守敌,阻击锦州之敌北援。”

詹才芳深知此次战役的意义重大,在行动之前开会后,特意嘱咐并且强调了保密。即便是在行动进行时,詹才芳也是以演习为名,进行了18个小时的急行军,当詹才芳、李中权率领的九纵部队三个师顺利抵达目的后,迅速与四纵合围义县。最终兵临锦州,完成切断锦北敌人退路的作战任务。

经过与锦州敌人激烈作战后,歼灭锦北守军敌人主力,将敌人3个营逼困帽儿山。并且丝毫不松懈,趁胜追击,亲自来到前沿阵地400米处,不顾敌人炮火攻击,硬是派遣加强营啃下了这个“强敌”,俘虏敌人1000余人,当林彪得知这个消息时,高兴的拍案而起,对罗荣桓兴奋的说道:

“走!我们上帽儿山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14日,向锦州发起总攻时,詹才芳通过观察后,制定了一个特殊的进攻方案。

我军的进攻战士,来到锦州城内以后,派出一部分战士带着铁锹和炸药,趁着我军佯攻吸引敌人注意力时,来到敌人的地堡和建筑下方,每隔一段距离就挖出一个小洞,将炸药放在其中,进行连接后,引爆。

用这样的方法,我军取得巨大成果,仅牺牲1名战士,便歼敌250人,同时还端掉了敌人许多个地堡群,为我军进攻减少了大量伤亡。

面对大势已去的东北“剿总”副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决定逃跑,乔装打扮以后,想趁乱逃走,却没想到被詹才芳给捉了个正着,嘴里不停地喊着:

“兄弟范汉杰,有罪!有罪!”

1949年春天,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9纵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詹才芳担任军长,李中权担任政委。

随后,詹才芳率领46军南下,解放衡阳市,参与剿灭白崇禧主力,又在湘南剿匪,协助湘西剿匪,46军在这个过程中战功卓越。

1950年5月,詹才芳调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46军军长。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董必武对詹才芳做出这样的评价:是个大勇若怯、大智如愚的人。

詹才芳不仅是一名战将,也是一位善将,他因为一生吃素被称为“斋公”,也会在长征的艰苦时期,救起一名病重的士兵,让他牵着自己的马尾巴继续前进,这名士兵就是后来的

开国少将尤太忠。

在我看来,詹才芳不仅仅是一代名将,更是一位军中榜样,才能够在最艰苦的岁月中,坚韧不拔,顽强不屈地走过来,正如当年董必武想他讲解的那个“毅”字,詹才芳用一生践行了一往无前,矢志不渝。

不仅仅是詹才芳,詹氏兄弟都是伟大的革命者,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献出宝贵的生命,直到面对死亡那一刻,依然没有畏惧敌人的威胁,正因为有詹才芳兄弟这样的革命者,我军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希望詹才芳的精神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希望詹才芳以及詹氏兄弟的事迹,能够激励更多人,愿你们的英灵能永远守护中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