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作者丨 枫子
暑假终于快结束了!
那些平时晒美食,秀瑜伽,打卡日常的妈妈们,假期里好像都从朋友圈消失了。
平日玩得要好的几个闺蜜,三约五约都没约上,
一问才知道,都给娃套住了:
“一天到晚妈妈叫个不停,想安静地躺一会儿都是奢侈。”
“只要娃在,家里分分钟是案发现场,我不是在收拾,就是在收拾的路上。”
“管都管不住,说他一句,他顶十句!再不开学,我先疯了。”
神兽在家,捣乱,顶嘴,气人。
每一天都是暴击。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以前的我,也是娃一放假,头就痛。
但自从学会“反向育儿”后,
娃闹不起来了,我多年的头痛病,高血压竟不治而愈了,
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了。
那么什么是“反向育儿”呢?
简而言之就是,
走娃的路,让娃无路可走。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http://cms-bucket.ws.126.net/2019/10/14/c66f41ca219849a987b74f5b496dd9db.png)
生活上,撒娇示弱
当妈的都知道,
有了孩子,就如同配备了一台环绕立体音响,
娃的呼唤,12小时不间断响在耳畔。
“妈妈,我想喝水。”
“妈妈,我的挖土机怎么不见了?”
“妈妈,你可以帮我……”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但凡动动嘴就能解决的,
娃绝不会动一下手。
结婚前,谁不是个林妹妹呢,
可一朝为人母,抬脚重三分。
左手要收拾烂摊子,右手还要锅碗瓢盆。
抬头河东狮吼,低头斗鸡眼瞪。
出了门还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随时就一个猛虎扑食,把乱窜的娃逮回来。
当妈的每一天,都是鸡飞狗跳!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但自从学会反向育儿后,
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
只要演的够像,分分钟拿捏孩子。
而具体步骤只需三步:
言语上撒娇,说出感受:
妈妈又要做饭,又要洗碗,好累呀!
行动上示弱,说出需求:
你可以帮妈妈把客厅打扫干净吗?
及时表达肯定:
真是妈妈的好帮手,有个儿子/女儿就是不一样。
以前娃一喊妈,我要做牛做马。现在我一句话,娃任劳任怨,
简直不要太好用。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就在前天,我因为熬夜追了两集电视剧便懒了个床,结果孩子不仅自己搞定了早餐,还给我做了一份。
嘴里虽然嘟囔着:“搞得好像放是你放假一样”,
但我一句:“可不是嘛,得亏有你在,不然我就要饿肚子啦!”
儿子的嘴角立马上扬了起来,还爽快地承包了一周的早餐。
看着孩子能干的样子,
不得不感慨:该偷懒时不偷懒,累死是活该!
因为家庭中也存在这么一个“能量守恒定律”:
妈妈少做20%的事,孩子多拥有20%的能力。
向孩子撒娇示弱,就是给孩子一个主动承担的契机。
所以啊,妈妈最大的清醒就是:
生娃这件事,是一门玄学,
想要听话又能干的孩子,还得自己造。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妈妈不懒起来,永远不知道孩子还有多少潜力。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http://cms-bucket.ws.126.net/2019/10/14/c66f41ca219849a987b74f5b496dd9db.png)
学习上,一无所知
如果说带孩子劳心伤神,那么,辅导作业直接就是要命。
一道题讲半小时,唾沫都讲干了,
孩子还是一脸懵逼。
怎么办?
忍吧,乳腺增生。气吧,又心肌梗塞。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但你要说孩子就是脑子不好使吧,也不尽然。
但凡你声音大点,
他立马提醒你:“妈妈,你温柔点。”
你表情严肃点,
他立马认错:“妈妈,你别着急,我听着呢!”
就在你实在气的不行,满屋子找棍子时,
他还能边抹眼泪,边无害地问:
“妈妈,你在找什么?要不要我帮你?”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呵!这下可算是看透了,
他一点心思,全放在察言观色上了,
哪还有半点注意力在学习上。
识破孩子那点小伎俩后,
我开始反套路娃:
“你这题可把我难住了,我也不会,怎么办呀?”
“还有这题,怎么解的呀?你教一下我呗。”
说白了就是角色互换,
反过来让孩子来教自己,把难题还给孩子。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果然不出几天,儿子就已经深刻认识到:
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千万别指望妈妈!
其实呀,妈妈“装傻”,不是任其不管,
而是向后退一步,成就对孩子的轻推。
而其原理来自于著名的费曼学习法,
孩子教父母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深入梳理,思考,总结知识的过程,
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而孩子“讲不透”的地方,
就是孩子的薄弱点,父母可以鼓励他带着问题去找老师。
自从用上了“反向式教学”,
以前一写作业就犯难,一遇问题就问妈,
怎么讲也听不懂的娃,脑袋突然就灵光了。
这下我再也用不上速效救心丸了,
反倒是儿子,时不时就“狠狠”批评我一顿:
“这题你昨天不是才问过吗?
怎么换了个数字你就不会了呢?”
气急了,他还会剁脚,直揉胸口,大呼:“不要问我,我就没有你这样的妈!”
现如今,他对我的要求就只剩下“少问几个问题”了。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看着儿子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由衷的感叹一句:“得,真香!”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http://cms-bucket.ws.126.net/2019/10/14/c66f41ca219849a987b74f5b496dd9db.png)
教育上,不讲道理
成为妈妈前,
我曾经在大街上看到这样一幕:
女孩为了让妈妈给自己买玩具,又是哭又是闹,还满地打滚,一副妈妈不买就不走的架势。
一旁的妈妈,气定神闲,默默拍下女儿丑照,任她作天作地作妖!
果然,只要妈妈不怕丢人,丢人的就是孩子。
那时的我,根本不能理解这位妈妈的做法,
不就是玩具吗?不买也可以讲道理呀。
直到我成为了妈妈,才深深地体会到:
讲道理的结果就是,父母费尽口舌,孩子油盐不进。
道理要讲得通,母猪都会上树。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比如让孩子少玩手机:
“咋又玩上手机了?”
“咋的了?”
“你考试考那点分,就是玩手机玩的,你不知道吗?”
“玩手机和学习有啥关系?”
“玩手机影响学习呀,以后考不上大学就只能扫大街了。”
“那你小时候不也没有手机吗?现在还不是天天扫地?”
就连让他多吃饭长高高,也会被怼:
“那你天天吃那么多,也没见长高啊!”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你说一句,他顶一句,
有没道理他不管,只想怼死你。
自从反向育儿后,我的作战方针只有一个:
不讲道理,才是硬道理。
不想起床?
可以呀!那就等你睡够了再起,
迟到了就自己跟老师解释。
要玩手机?
安排上!但要考核KPI,必须完成一定的排位,胜率,
否则就不能做别的事。
想吃冰激凌?
没问题,100个够不够?
不吃哭你算我输。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对孩子而言,讲100个道理,永远不如一次教训来的深刻。
看!经过几个回合的过招,孩子小小年纪就意识到:
作天作地,千万别“作”妈妈那个大女主!
所以呀,永远别高估了讲道理的作用,
也别低估了“不讲道理”的奇效。
对付“熊孩儿”,关键还得用魔法打败魔法。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资深老母亲都知道,人类幼崽的脑回路,永远不按常理出牌。
所以当常规的方式对孩子不奏效时,不妨来一波“反向教育”。
用示弱的方式,反向要求孩子照顾自己。
用装傻的方法,反向激励孩子自主学习。
用后果惩罚法,反向教育孩子明白道理。
毕竟养娃这件事,就像闯关打怪兽,玩的就是斗智斗勇。
没点小套路,小心思,怎么hold得住娃。
愿下个假期,妈妈们都能闯关成功!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道理再好
也只是冷冰冰的语言
养育是一场艰难而漫长的修行
需要我们用心,更需要用“智慧”
——End——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作者:枫子,自由撰稿人。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