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英子 北京报道

8月19日,由21世纪金融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积极发展个人养老金,构建养老体系新支柱”主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副总干事、远洋资本副总经理陈阳在会上以“粤港澳大湾区深度一体化进程中的养老金融创新和资产管理人新使命”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从美国、英国、瑞典、荷兰、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全球七大养老金市场(P7)配置经验来看,具体较高收益属性的权益类资产占比从1998年的7%提升至2018年的26%。”陈阳指出,尽管我国现行投资规定,权益类资产最高配置比例为30%,但根据公开数据估算,实际配置权益类资产占比大约仅为10%。

陈阳认为,在人口老龄化和“健康中国”战略部署指引下,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养老金融创新有利于提高投资收益,并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养老金收益水平承压

养老金融问题无论从涉及的人口数量,还是涉及的金融资产规模来看,都具有战略性意义。

从全球视野来看,人口增长减速、深度老龄化并非中国独有。按照联合国2019年发布的世界人口数据展望报告,预计到2050年,人口达峰并开始持续下降的国家或地区数量将增至55个。同时,预计世界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比例将在2050年达到16%。

中国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26402万人,占比18.70%,预计老年人口总量将持续增长至2056年,达到峰值(4.5亿),约占总人口35%。

从养老金融AUM值角度观察,在全球养老金规模靠前的22个经济体中,养老金资产平均占GDP的比重为67%,目前中国该比重约10.6%,简单估算如每提升10% ,意味着对应新增约10万亿元资产。

可以看到,相对于当前我国银行业理财为代表的136万亿大资管市场,养老金融资产规模的可持续增长意义重大。

面对前景可观的养老金融市场,应该如何做好资产配置呢?陈阳认为,目前我国公布的整体养老金收益水平存在着进一步提升的内驱力和新动能。

“养老金融问题的本质是人类对于善终追求和解决代际间收支期限错配问题。单从养活自己的角度来看,大约用工作40年的收入,管着平均生活80岁上下的开支,加上抚养子女还要加上大约20年的开支。”陈阳指出,全球老龄化加剧导致养老金给付压力增加,相应的收益率预期必然提高。

他进一步提到,按照大类资产配置原理和提高养老金融资产收益角度来看,参考海外主要养老基金的配置比例,各国平均权益类和债权类占比分别接近40%的主导比重,纯稳健型债券和现金类资产无论从生命周期理论和期限适配实务等维度来看都难以满足预期诉求。

同时,从美国、英国、瑞典、荷兰、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全球七大养老金市场(P7)配置经验来看,较高收益的权益类资产占比从1998年的7%提升至2018年的26%。尽管我国根据现行投资规定,权益类资产最高限制在30%,但根据公开数据估算,实际配置中占比大约仅为10%。

陈阳认为,在人口老龄化和 “健康中国”战略部署指引下,我国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养老金融创新有利于提高投资收益,并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以粤港澳深度合作推养老金融创新

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进一步强调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落实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创新发展。

“在粤港澳深度合作进程中,养老金融创新完全可以有助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他建议到,通过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进程中,不断构建以人民币计价的养老金融投资产品线,培育深度化、广泛化的离岸人民币养老金融资产配置市场,配套完善人民币国际化、数字化相关金融基础设施,既可以在大湾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生态优化,又可以通过养老金融创新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

此外,陈阳指出,养老金融资产配置可进一步聚焦ESG投资。

全球范围看,2020年以来有约89%的养老基金管理机构表示将在投资中纳入ESG因素,主流养老基金管理人均已形成实务特色化的ESG风格,涉及投资理念、投资形式及管理模式等。近期人社部、 央行和国家主权基金等也进一步强调,引导养老金融投资包括气候经济投融资在内的ESG框架下供给。

(统筹:马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