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商业观察

文 / 阿木

从苏有朋的《爱》,到任贤齐的《伤心太平洋》,再到郑钧的《私奔》,《披荆斩棘》第二季刚一开播,便亮出了自身的杀手锏:情怀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披荆斩棘》首播便取得不俗的关注度,33次登顶,狂揽全端热搜500余个,引发各大平台网友的热议,但是这其中,却独独缺席了流媒体音乐平台。

节目的正版live音乐版权,既不在腾讯音乐,也不在网易云音乐,而是被咪咕音乐独家占据,这也使得不少网友在线吐槽,直呼节目原声歌曲找不到资源。

在竞争激烈的音乐版权角逐中,咪咕音乐为何能够一骑绝尘成功捡漏?在获得爆款综艺音乐版权之后,咪咕音乐是否有所作为?

咪咕捡漏

肥水不流外人田?

咪咕坐拥《披荆斩棘2》音源,这已经并不例外,此前,《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和第三季、以及《春天花会开》等节目音乐版权也同样花落咪咕音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究其根本,还是与咪咕和芒果的紧密关系密不可分。2018年,芒果超媒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并募集配套资金近20亿元,由中国移动持股100%的中移资本认购近16亿元,中移资本正式成为芒果超媒第三大股东,持股3.99%。

到2021年8月,随着芒果超媒45亿定增落地,中移资本再次认购30亿元,抢下大头。在定增完成后,芒果传媒持有芒果超媒56.09%股份,为芒果超媒的实际控制人;而中移资本持股比例升至7.01%,成为芒果超媒第二大股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咪咕文化是中国移动旗下子公司,因此,不仅咪咕视频可以获得《披荆斩棘》的节目版权,而且咪咕音乐也顺理成章地拿到了节目正版音乐版权。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二者版权互通有无,即便咪咕为芒果TV的股东,在内容版权上仍旧需要进行销售,据相关报道显示,2020年,芒果超媒向咪咕文化的销售金额为8.26亿元。在2021年11月,芒果TV拟与中国移动旗下的咪咕文化签署整体合作框架协议,未来三年内双方将开展不低于35亿元的战略合作。

当然,芒果TV的综艺原声也可以进一步分销,像之前热门的《声生不息港乐季》在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中均有音频,还有QQ音乐里的《美好年华研习社》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对于披哥、浪姐的节目原声音乐版权并没有分销,外界便有了两重揣测:其一为中国移动作为股东,想要借以独家版权对咪咕音乐进一步引流;其二则认为这两档节目作为平台头部,分销价格与音乐平台并未谈拢。

值得注意的是,在《披荆斩棘》节目播出后,无论是腾讯音乐,还是网易云音乐平台上,都存在大量检索节目中歌曲的行为,也正是如此,即使没有拿到版权,两大平台还是推出了类似披荆斩棘原歌曲合集、小虎队和张震岳歌曲合集等“蹭流”歌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披荆斩棘》之外,国民综艺《中国好声音》的最新一季音乐版权同样也出现在了咪咕音乐的新碟榜单中,不过,好声音的版权并非独家,在另外两大平台中同样也可以收听。这也不禁令人发问,咪咕音乐到底还有多少惊喜是不被知道的?

先发遗珠

占着版权不吭声?

根据《2021在线音乐行业洞察报告》中显示,在产品方面,当前在线音乐细分市场的发展格局较为稳定,咪咕音乐仅次于腾讯音乐联盟和网易云音乐之后,不过位列第五位的咪咕音乐,在用户活跃度上却远远低于前两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不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咪咕音乐都作为运营商音乐平台存在,这也使得其与其他流媒体音乐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在步入千禧年代后,彩铃一度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音乐形式。早在2006年,中国移动成立了无线音乐俱乐部,进行一站式音乐服务,而这也是后来咪咕音乐的前身。当时,中国移动为了发展彩铃业务,率先在国内树立版权意识,由此为后来咪咕音乐发展打下了半壁江山。

2012年,咪咕音乐正式上线,一举成为了中国移动旗下的泛音乐版图阵地,随后几年里,在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的围剿下,咪咕音乐逐渐偃旗息鼓,淡入大众视野,直到这两年屡屡凭借版权优势回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咪咕音乐的发展中,与环球、华纳、索尼、太合、杰威尔、摩登天空、天娱、爱贝克思、KDM等千余家海内外唱片公司及版权代理机构、音乐综艺节目、影视原声发行制作机构等建立深度版权合作。

这其中,甚至包括让腾讯音乐引以为傲、让网易云音乐垂涎三尺的周杰伦完整音乐版权,在周董最新的专辑《最伟大的作品》发布时,咪咕音乐也同样作为发布平台之一,在此之前,咪咕音乐更是因此而登上过热搜,#咪咕音乐能听周杰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某种程度上,这也说明了咪咕音乐的用户基数相对薄弱,即便在咪咕音乐中,很长一段时间,周杰伦所有歌曲音乐以免费的形式对用户开放,但大众还是只看到了风口浪尖上的腾讯音乐。

根据此前的数据显示,咪咕音乐拥有4000万正版曲库,在2020年年底,咪咕音乐对外公布其客户端用户数近日正式突破1亿大关,付费用户更是少之又少。

只欠东风

运营商不懂运营?

近两年来,咪咕音乐也逐渐从一个运营商音乐平台向流媒体音乐平台靠拢。

在付费音乐领域,咪咕音乐与多家平台达成了联合VIP,伴随着音乐会员制度的建立,原本免费的歌曲也走向了付费之路,但是咪咕音乐始终还是性价比颇高的平台,比如依旧免费试听、无损音乐下载、以及其作为运营商的优势,推出免流量听歌等。

在现场演出领域,咪咕音乐自疫情以来,推出了上百场云上LiveShow,通过综艺化自制+云录制+平台联合直播,全年观看次数超1.8亿。如今,也形成了咪咕与Ta之友、咪咕音乐Live、年度音乐节咪咕汇等线上线下常规单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原创音乐方面,当各大平台纷纷推出音乐人扶持计划时,咪咕音乐同样也发起了挖掘优秀原创音乐人和作品的“凡响计划”,孵化扶持原创型音乐人的线下演艺厂牌MELIVE,以全媒体顶级配置矩阵资源助力,但效果差距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体来看,咪咕音乐的发展可谓是万事俱备,但却唯独欠了“流量”的一股东风。

与另外两大头部音乐平台相比,咪咕音乐仿佛是音乐平台中的“社恐”,运营方面欠些火候。回归产品功能上,相较其他音乐产品,咪咕音乐整体过于简单,除了评论、排行、电台、歌单分享等功能,再无多余的社交元素。

相比之下,腾讯音乐通过腾讯自身的社交软件优势,联动微信朋友圈等,成功闯出一片天地;网易云音乐更是以云村作为社区,形成了鲜明的风格,使其能够独当一面,成为了音乐软件中的黑马。

建立在社交属性之上,音乐平台则不仅仅是一款听歌软件,对于用户来说,这里可以是一个音乐社区,对于制作者来说,这里可以是一个宣发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咪咕音乐独占《披荆斩棘》歌曲版权后,平台歌曲的播放量和点击量,与节目自身热度并不匹配。换言之,这档热门综艺的独家音源,并没有给咪咕音乐带来“流量效应”;反之,咪咕音乐的二次传播不到位,却倒成为了节目的“流量刺客”。